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如何手动编写一个自己的LRU缓存装饰器的方法实现。
什么是LRU缓存?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缓存,是一种缓存淘汰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被访问的概率也更高。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用字典(dictionary)或者列表(list)等数据结构来实现LRU缓存。
在此,我们将采用字典作为缓存存储数据,使用Python装饰器实现。下面是具体的实现步骤。
Step 1:导入functools模块
在实现装饰器时,需要用到Python的内置装饰器functools.wraps
,因此需要先导入functools
模块。
import functools
Step 2:实现装饰器
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lru_cache
的装饰器。装饰器的基本思想是:保存已经计算过的结果,避免重复计算,提高程序效率。
def lru_cache(maxsize=128):
def inner(func):
cache = dict()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key = (args, tuple(kwargs.items()))
if key in cache:
return cache[key]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if len(cache) == maxsize:
cache.popitem()
cache[key] = result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inner
解释一下上述代码:
maxsize
为缓存中最大存储数据量,当数据量超出时,最老的数据会被剔除,缓存满时剔除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inner
函数作为实际的装饰器,包含一个缓存字典cache
,用于存放缓存的计算结果。wrapper
函数作为被装饰函数的包装函数,首先根据传入参数生成一个唯一的键值key
,然后判断该key
是否在缓存中已经保存过计算结果,如果已保存过,直接返回计算结果;如果没有保存过,则调用被装饰函数进行计算,将新计算出的结果加入到缓存中,并返回计算结果。
Step 3:测试装饰器
我们通过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来测试装饰器效果。
@lru_cache(maxsize=128)
def fib(n):
if n < 2:
return n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print(fib(50))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为:
返回结果是 12586269025。
说明装饰器的功能实现了。
我们再来测试一个字符串反转的例子:
@lru_cache(maxsize=128)
def reverse_str(s):
return s[::-1]
print(reverse_str('hello world'))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为:
'dlrow olleh'
总结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手动编写一个自己的LRU缓存装饰器。这个装饰器可以缓存一些计算结果和函数调用结果,避免下一次计算重复进行计算,节省算力和时间。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Python 如何手动编写一个自己的LRU缓存装饰器的方法实现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