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transformers 最后一层不加激活函数的原因分析

yizhihongxing

下面是关于“pytorch/transformers 最后一层不加激活函数的原因分析”的完整攻略。

问题描述

在使用pytorch/transformers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时,通常会使用预训练的模型,如BERT、GPT等。这些模型的最后一层通常不加激活函数,这是为什么呢?

解决方法

最后一层不加激活函数的原因

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通常使用softmax函数来将模型的输出转换为概率分布。softmax函数可以将任意实数向量转换为概率分布,其公式如下:

$$\text{softmax}(x_i) = \frac{e^{x_i}}{\sum_{j=1}^n e^{x_j}}$$

在pytorch/transformers中,最后一层通常是一个全连接层,其输出是一个实数向量。为了将输出转换为概率分布,可以在全连接层之后添加一个softmax函数。然而,由于softmax函数是一个非线性函数,它会引入额外的计算成本,并且可能会导致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pytorch/transformers通常会在最后一层不加激活函数,直接输出实数向量。然后,可以在模型的损失函数中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来计算模型的损失。交叉熵损失函数可以将模型的输出转换为概率分布,并计算模型的损失。其公式如下:

$$\text{loss} = -\sum_{i=1}^n y_i \log(\hat{y_i})$$

在上面的公式中,$y_i$是真实标签的概率分布,$\hat{y_i}$是模型的输出概率分布。

示例1:使用BERT进行文本分类

以下是使用BERT进行文本分类的示例:

import torch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Tokenizer, Bert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

# Load tokenizer and model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model = Bert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 Tokenize input text
text = 'This is a test sentence.'
inputs = tokenizer(text, return_tensors='pt')

# Predict class
outputs = model(**inputs)
logits = outputs.logits
pred = torch.argmax(logits, dim=1).item()
print('Predicted class:', pred)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了BERT模型来进行文本分类。首先,我们使用BertTokenizer类来对输入文本进行分词,并将其转换为张量。然后,我们使用Bert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类来加载预训练的BERT模型,并使用模型来预测文本的类别。最后,我们输出预测结果。

示例2:使用GPT进行文本生成

以下是使用GPT进行文本生成的示例:

import torch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GPT2Tokenizer, GPT2LMHeadModel

# Load tokenizer and model
tokenizer = GPT2Tokenizer.from_pretrained('gpt2')
model = GPT2LMHeadModel.from_pretrained('gpt2')

# Generate text
input_text = 'The quick brown fox'
input_ids = tokenizer.encode(input_text, return_tensors='pt')
outputs = model.generate(input_ids, max_length=50, do_sample=True)
generated_text = tokenizer.decode(outputs[0], skip_special_tokens=True)
print('Generated text:', generated_text)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了GPT模型来进行文本生成。首先,我们使用GPT2Tokenizer类来对输入文本进行分词,并将其转换为张量。然后,我们使用GPT2LMHeadModel类来加载预训练的GPT模型,并使用模型来生成文本。最后,我们输出生成的文本。

结论

在本攻略中,我们介绍了pytorch/transformers最后一层不加激活函数的原因,并提供了两个示例说明。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示例,并根据需要调整模型的参数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pytorch/transformers 最后一层不加激活函数的原因分析 - Python技术站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相关文章

  • kaggle+mnist实现手写字体识别

    下面是关于“kaggle+mnist实现手写字体识别”的完整攻略。 kaggle+mnist实现手写字体识别 在本攻略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kaggle和mnist数据集来实现手写字体识别。我们将使用两个示例来说明如何使用kaggle和mnist数据集来实现手写字体识别。以下是实现步骤: 示例1:使用kaggle和mnist数据集进行手写字体识别 在这个示例…

    Keras 2023年5月15日
    00
  • keras_7_评估标准 Metrics

    1. 评价函数的用法 评价函数用于评估当前训练模型的性能。当模型编译后(compile),评价函数应该作为 metrics的参数来输入。 model.compile(loss=’mean_squared_error’, optimizer=’sgd’, metrics=[‘mae’, ‘acc’]) # 这就是评价函数,或者说评价指标 # 或者是 from …

    Keras 2023年4月8日
    00
  • keras channels_last、preprocess_input、全连接层Dense、SGD优化器、模型及编译

    channels_last 和 channels_first keras中 channels_last 和 channels_first 用来设定数据的维度顺序(image_data_format)。 对2D数据来说,”channels_last”假定维度顺序为 (rows,cols,channels), 而”channels_first”假定维度顺序为(c…

    Keras 2023年4月7日
    00
  • 在keras下实现多个模型的融合

    在keras下实现多个模型的融合 小风风12580 2019-09-30 10:42:00 1105 收藏 7展开在网上搜过发现关于keras下的模型融合框架其实很简单,奈何网上说了一大堆,这个东西官方文档上就有,自己写了个demo: # Function:基于keras框架下实现,多个独立任务分类# Writer: PQF# Time: 2019/9/29…

    Keras 2023年4月8日
    00
  • Keras cnn 手写数字识别示例

    #基于mnist数据集的手写数字识别 #构造了cnn网络拟合识别函数,前两层为卷积层,第三层为池化层,第四层为Flatten层,最后两层为全连接层 #基于Keras 2.1.1 Tensorflow 1.4.0 代码: 1 from __future__ import print_function 2 import numpy as np 3 np.rand…

    Keras 2023年4月8日
    00
  • 比Keras更好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无需预处理,0代码上手做模型

    萧箫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做机器学习模型时,只是融合各种算法,就已经用光了脑细胞? 又或者觉得,数据预处理就是在“浪费时间”? 一位毕业于哥廷根大学、做机器学习的小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原本只是想设计个模型,结果“实现比设计还麻烦”。 于是他自己动手做了个项目igel (德语中意为“刺猬”,但也是Init、Generate、Ev…

    2023年4月8日
    00
  • Keras实现MNIST分类

      仅仅为了学习Keras的使用,使用一个四层的全连接网络对MNIST数据集进行分类,网络模型各层结点数为:784: 256: 128 : 10;   使用整体数据集的75%作为训练集,25%作为测试集,最终在测试集上的正确率也就只能达到92%,太低了: precision recall f1-score support 0.0 0.95 0.96 0.96…

    2023年4月6日
    00
  • Keras和TensorFlow的安装配置

    Win10上安装Keras 和 TensorFlow(GPU版本) 一. 安装环境 Windows 10 64bit  家庭版 GPU: GeForce GTX1070 Python: 3.5 CUDA: CUDA Toolkit 8.0 GA1 (Sept 2016) cuDNN: cuDNN v6.0 Library for Windows 10 【注意…

    2023年4月8日
    00
合作推广
合作推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