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使用链表实现约瑟夫环
什么是约瑟夫环
约瑟夫环(Josephus problem)是一个有名的问题。传说中,约瑟夫和他的39个朋友圈在一个洞穴中,被罗马军队包围。他们决定集体死了,不肯去做罗马的奴隶。约瑟夫是一个退役士兵,提议从一个人开始,每隔三个人就杀掉一个人。由他开始,最后剩下一个人,他可以叫作胜利。现在问你,应该站在哪个位置,才能够成为那个幸存者?
链表的基本概念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若干个节点(node)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两部分:数据域和指针域。其中数据域保存节点的数据,指针域保存下一个节点的地址。链表的头指针指向链表的第一个节点,链表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域指向空地址(NULL)。
思路
由于约瑟夫环问题中每个人被杀死后需要从圈中删除,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链表表示这个圆圈。第一步,我们先将 $n$ 个人的编号从 $1$ 到 $n$ 建立起来,然后将它们构成一个单向循环链表。
第二步,从第 $k$ 个人开始报数,记为 $m$。然后移动 $m-1$ 个节点,对应的节点即为要删除的节点。删除节点后,重新从当前节点开始报数,直到剩下最后一个节点为止。
Java代码实现
class Node {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Node next;
public Node(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
public class CircleLinkedList {
public static Node create(int n) {
Node head = new Node(1);
Node p = head;
for (int i = 2; i <= n; i++) {
p.next = new Node(i);
p = p.next;
}
p.next = head;
return head;
}
public static void josephus(Node head, int k, int m) {
Node p = head;
for (int i = 0; i < k - 1; i++) { // 找到起始节点
p = p.next;
}
while (p.next != p) { // 当链表只有一个节点时结束
for (int i = 0; i < m - 1; i++) {
p = p.next;
}
System.out.print(p.next.value + " "); // 输出要删除的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p.next = p.next.next; // 删除该节点
}
System.out.println("\n剩余节点:" + p.val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 = 10;
int k = 3;
int m = 5;
Node head = create(n);
System.out.println("链表中节点的编号依次为: ");
for (int i = 1; i <= n; i++) {
System.out.print(head.value + " ");
head = head.next;
}
System.out.println("\n按照约瑟夫环的规则,出列的顺序为:");
josephus(head, k, m);
}
}
示例说明
示例一
假设有 $n = 5$ 个人,从第 $k = 1$ 个人开始报数,每报数到 $m = 2$ 个人将删除一个人,输出约瑟夫环的过程如下:
链表中节点的编号依次为:
1 2 3 4 5
按照约瑟夫环的规则,出列的顺序为:
2 4 1 5
剩余节点:3
示例二
假设有 $n = 10$ 个人,从第 $k = 3$ 个人开始报数,每报数到 $m = 4$ 个人将删除一个人,输出约瑟夫环的过程如下:
链表中节点的编号依次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按照约瑟夫环的规则,出列的顺序为:
4 8 2 7 3 10 1 9 6
剩余节点:5
注意:以上示例中生成链表时编号从 $1$ 到 $n$,要输出约瑟夫环的过程还需要遍历整个链表输出每个节点的编号。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计节点的数据域。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java使用链表实现约瑟夫环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