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高并发踩过的坑及性能优化介绍
前言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开发高并发应用时,绝不仅仅是写出高并发的代码就够了,还需要在系统层面、网络层面和硬件层面做出一系列的优化,才能真正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Linux高并发踩过的坑及性能优化介绍”:
- 系统层面的优化
- 网络层面的优化
- 硬件层面的优化
系统层面的优化
1. 文件描述符的优化
在高并发应用中,网络通信是非常频繁的,而网络通信需要使用到文件描述符。在Linux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文件描述符表,这个表的大小是有限制的。默认情况下,这个表的大小是1024,这个数量对于低并发应用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高并发应用来说,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修改文件描述符的数量。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修改 /etc/security/limits.conf 文件来修改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具体配置方式如下:
* soft nofile 65535
* hard nofile 65535
其中 soft
表示软限制,hard
表示硬限制。更改后,需要重新登录才能生效。
2. 内核参数的优化
在Linux系统中,有很多内核参数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下面是一些值得优化的内核参数。
内核网络子系统的参数
# 禁止 ICMP Redirect 报文
net.ipv4.conf.all.accept_redirects = 0
# 禁止发送 ICMP Redirect 报文
net.ipv4.conf.all.send_redirects = 0
# 开启 IP 转发
net.ipv4.ip_forward = 1
# 开启 TCP 重用
net.ipv4.tcp_tw_reuse = 1
# 开启 TCP 时间戳
net.ipv4.tcp_timestamps = 1
# 开启 TCP SACK
net.ipv4.tcp_sack = 1
# 开启 TCP Window Scaling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1
内存分配相关的参数
# 最大内存块大小
vm.max_map_count = 262144
# 系统最大文件打开数
fs.file-max = 65535
# 控制共享内存段的总大小
kernel.shmmax = 68719476736
# 控制共享内存段的个数
kernel.shmall = 4294967296
# 控制单个共享内存段的最大大小
kernel.shmmax = 68719476736
网络层面的优化
1. 选择合适的协议
在高并发应用中,TCP和UDP是最常用的网络协议。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TCP协议能够保证可靠性,但是会带来较大的开销。因此,在高并发应用中,选择合适的TCP参数非常重要。
UDP协议能够提高传输速度,但是可靠性较差,因此在应用中需要自己处理可靠性的问题。
2. 多线程模型
多线程模型是高并发应用中常用的开发模型。在多线程模型中,每个线程都是独立的,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从而提高整个应用的并发性能。
但是,在实际开发中,多线程模型需要额外考虑线程安全问题,以及线程间的协作问题。
硬件层面的优化
1. 网络带宽
在高并发应用中,网络带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如果网络带宽不够,就会造成请求等待,从而影响整个应用的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网络带宽。
2. CPU和内存
在高并发应用中,CPU和内存也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如果CPU不够,就会造成请求等待;如果内存不够,就会造成系统崩溃。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CPU和内存,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示例说明
示例一:文件描述符优化
在一个高并发的Web应用中,我们发现访问时出现502错误,并且在日志中发现大量的"Too many open files"错误。经过排查,我们发现是文件描述符的数量不足导致的。经过修改 /etc/security/limits.conf 文件,将文件描述符的数量修改为65535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示例二:网络带宽优化
在一个视频网站中,用户上传视频的速度比较慢,经过监控我们发现是网络带宽不够导致的。我们升级了服务器的网络带宽,并对后台的上传接口进行了性能优化,上传速度明显提升,用户体验得到了大大提升。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Linux高并发踩过的坑及性能优化介绍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