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as的图像预处理ImageDataGenerator类

一、总结

一句话总结:

【图片生成器-“喂”一个batch_size大小的样本数据】:ImageDataGenerator()是keras.preprocessing.image模块中的图片生成器,可以每一次给模型“喂”一个batch_size大小的样本数据
【数据增强等操作】:同时也可以在每一个批次中对这batch_size个样本数据进行增强,扩充数据集大小,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比如进行旋转,变形,归一化等等。

 

 

二、keras的图像预处理全攻略(二)—— ImageDataGenerator 类

转自或参考:keras的图像预处理全攻略(二)—— ImageDataGenerator 类
https://blog.csdn.net/qq_27825451/article/details/90056896

我们在深度学习的时候,当然也可以事先先一张一张将图片进行预处理,然后再将图片放入训练,但是这样做效率比较低下,而且不是实时的,即图像的预处理变成了完全的事先操作,和后面的训练毫无关系。那有没有效率更加高校一些,在训练的时候边训练边处理的实时操作方法呢?keras提供了这样的方法,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Libsite-packageskeras_preprocessingimage.py 里面提供了一个 ImageDataGenerator 类,通过这个类来实现,由于这个类较为复杂,我们将从它的定义开始说起,然后看他的一些使用方法。实际上前面定义的那些方法就是为后面的那几个类提供服务的,一般少有情况去单独使用这些方法

一、ImageDataGenerator类的定义以及构造函数的参数详解

1.1 ImageDataGenerator类的简单介绍

class ImageDataGenerator(object):
    """Generate batches of tensor image data with real-time data augmentation.
     The data will be looped over (in batches).

这个类是做什么用的?通过实时数据增强生成张量图像数据批次,并且可以循环迭代,我们知道在Keras中,当数据量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model.fit_generator()方法,该方法接受的第一个参数就是一个生成器。简单来说就是:ImageDataGenerator()是keras.preprocessing.image模块中的图片生成器,可以每一次给模型“喂”一个batch_size大小的样本数据,同时也可以在每一个批次中对这batch_size个样本数据进行增强,扩充数据集大小,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比如进行旋转,变形,归一化等等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点:

(1)图片生成器,负责生成一个批次一个批次的图片,以生成器的形式给模型训练;

(2)对每一个批次的训练图片,适时地进行数据增强处理(data augmentation);

1.2 数据增强处理(data augmentation)

数据增强的手段有非常多种,这里指说一些代表性的。

  • 旋转 | 反射变换(Rotation/reflection): 随机旋转图像一定角度; 改变图像内容的朝向;
  • 翻转变换(flip): 沿着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翻转图像;
  • 缩放变换(zoom): 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图像;
  • 平移变换(shift): 在图像平面上对图像以一定方式进行平移;可以采用随机或人为定义的方式指定平移范围和平移步长, 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 改变图像内容的位置;
  • 尺度变换(scale): 对图像按照指定的尺度因子, 进行放大或缩小; 或者参照SIFT特征提取思想, 利用指定的尺度因子对图像滤波构造尺度空间. 改变图像内容的大小或模糊程度;
  • 对比度变换(contrast): 在图像的HSV颜色空间,改变饱和度S和V亮度分量,保持色调H不变. 对每个像素的S和V分量进行指数运算(指数因子在0.25到4之间), 增加光照变化;
  • 噪声扰动(noise): 对图像的每个像素RGB进行随机扰动, 常用的噪声模式是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
  • 错切变换(shear):效果就是让所有点的x坐标(或者y坐标)保持不变,而对应的y坐标(或者x坐标)则按比例发生平移,且平移的大小和该点到x轴(或y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

1.3 ImageDataGenerator类的构造函数参数

  • featurewise_center: 布尔值。将输入数据的均值设置为 0,逐特征进行,对输入的图片每个通道减去每个通道对应均值。
  • samplewise_center: 布尔值。将每个样本的均值设置为 0,每张图片减去样本均值, 使得每个样本均值为0
  • featurewise_std_normalization: Boolean. 布尔值。将每个输入(即每张图片)除以数据集(dataset)标准差,逐特征进行。
  • samplewise_std_normalization: 布尔值。将每个输入(即每张图片)除以其自身(图片本身)的标准差。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概念,所谓 featurewise指的是逐特征,它针对的是数据集dataset,而samplewise针对的是单个输入图片的本身。featurewise是从整个数据集的分布去考虑的,而samplewise只是针对自身图片 。

  • zca_epsilon: ZCA 白化的 epsilon 值,默认为 1e-6。
  • zca_whitening: 布尔值。是否应用 ZCA 白化。
  • rotation_range: 整数。随机旋转的度数范围。
  • width_shift_range: 它的值可以是浮点数、一维数组、整数

    • float: 如果 <1,则是除以总宽度的值,或者如果 >=1,则为像素值。
    • 1-D 数组: 数组中的随机元素。
    • int: 来自间隔 (-width_shift_range, +width_shift_range) 之间的整数个像素。
    • width_shift_range=2 时,可能值是整数 [-1, 0, +1],与 width_shift_range=[-1, 0, +1] 相同;而 width_shift_range=1.0 时,可能值是 [-1.0, +1.0) 之间的浮点数。
  • height_shift_range: 浮点数、一维数组或整数(同width_shift_range)

    • float: 如果 <1,则是除以总宽度的值,或者如果 >=1,则为像素值。
    • 1-D array-like: 数组中的随机元素。
    • int: 来自间隔 (-height_shift_range, +height_shift_range) 之间的整数个像素。
    • height_shift_range=2 时,可能值是整数 [-1, 0, +1],与 height_shift_range=[-1, 0, +1]相同;而 height_shift_range=1.0 时,可能值是 [-1.0, +1.0) 之间的浮点数。
  • shear_range: 浮点数。剪切强度(以弧度逆时针方向剪切角度)。

所谓shear_range就是错切变换,效果就是让所有点的x坐标(或者y坐标)保持不变,而对应的y坐标(或者x坐标)则按比例发生平移,且平移的大小和该点到x轴(或y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如下图所示,一个黑色矩形图案变换为蓝色平行四边形图案。上一篇文章中也展示了shear变换的效果。

keras的图像预处理ImageDataGenerator类

 

 

 

  • brightness_range: 两个浮点数组成的元组或者是列表,像素的亮度会在这个范围之类随机确定
  • zoom_range: 浮点数 或 [lower, upper]。随机缩放范围。如果是浮点数,[lower, upper] = [1-zoom_range, 1+zoom_range]。zoom_range参数可以让图片在长或宽的方向进行放大,可以理解为某方向的resize,因此这个参数可以是一个数或者是一个list。当给出一个数时,图片同时在长宽两个方向进行同等程度的放缩操作;当给出一个list时,则代表[width_zoom_range, height_zoom_range],即分别对长宽进行不同程度的放缩。而参数大于0小于1时,执行的是放大操作,当参数大于1时,执行的是缩小操作
  • channel_shift_range: 浮点数。随机通道转换的范围。channel_shift_range可以理解成改变图片的颜色,通过对颜色通道的数值偏移,改变图片的整体的颜色,这意味着是“整张图”呈现某一种颜色,像是加了一块有色玻璃在图片前面一样,即每一个通道上的每一个像素值都加上某一个数值。
  • fill_mode: {"constant", "nearest", "reflect" or "wrap"} 之一。默认为 'nearest'。输入边界以外的点根据给定的模式填充:

    • 'constant': kkkkkkkk|abcd|kkkkkkkk (当下面的cval=k)
    • 'nearest': aaaaaaaa|abcd|dddddddd
    • 'reflect': abcddcba|abcd|dcbaabcd
    • 'wrap': abcdabcd|abcd|abcdabcd
  • cval: 浮点数或整数。用于边界之外的点的值,当 fill_mode = "constant" 时。
  • horizontal_flip: 布尔值。随机水平翻转。
  • vertical_flip: 布尔值。随机垂直翻转。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每次随机进行翻转,随机对图片执行水平或者是垂直翻转操作,意味着不一定对所有图片都会执行水 平翻转或垂直翻转,每次生成均是随机选取图片进行翻转

  • rescale: 重缩放因子。默认为 None。如果是 None 或 0,不进行缩放,否则将数据乘以所提供的值(在应用任何其他转换之前)。

    rescale的作用是对图片的每个像素值均乘上这个放缩因子,这个操作在所有其它变换操作之前执行,在一些模型当中,直接输入原图的像素值可能会落入激活函数的“死亡区”,因此设置放缩因子为1/255,把像素值放缩到0和1之间有利于模型的收敛,避免神经元“死亡”。

  • preprocessing_function: 这是用户自定义的函数,应用于每个输入的函数。这个函数会在任何其他改变之前运行。这个函数需要一个参数:一张图像(秩为 3 的 Numpy 张量),并且应该输出一个同尺寸的 Numpy 张量。
  • data_format: 图像数据格式,{"channels_first", "channels_last"} 之一。"channels_last" 模式表示图像输入尺寸应该为 (samples, height, width, channels),"channels_first" 模式表示输入尺寸应该为 (samples, channels, height, width)。默认为 在 Keras 配置文件 ~/.keras/keras.json 中的 image_data_format 值。如果你从未设置它,那它就是 "channels_last"。
  • validation_split: 浮点数。Float. 保留用于验证的图像的比例(严格在0和1之间)。
  • dtype: 生成数组使用的数据类型。

二、ImageDataGenerator类的一些方法以及处理流程

2.1 ImageDataGenerator的一些方法概览

def __init__(self,

def flow(self, x,

def flow_from_directory(self, directory,

def flow_from_dataframe(self, dataframe, directory,

def standardize(self, x):

def get_random_transform(self, img_shape, seed=None):

def apply_transform(self, x, transform_parameters):

def random_transform(self, x, seed=None):
   
def fit(self, x,

2.2 一般的对图像的处理流程(四步走)

(1)第一步:数据集的划分,得到x_train,y_train,x_test,y_test;

(2)第二步:构造ImageDataGenerator对象,其中要进行某一些操作是通过在构造函数中的参数指定的,

datagen = ImageDataGenerator(......)

(3)第三步:对样本数据进行data augmentation处理,通过fit方法

注意: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当ImageDataGenerator构造函数中需要使用

  • featurewise_center:
  • samplewise_center:
  • featurewise_std_normalization:
  • samplewise_std_normalization:

这几个参数时才需要使用fit方法,因为需要从fit方法中得到原始图形的统计信息,比如均值、方差等等,否则是不需要改步骤的。

datagen.fit(x_train) # 使用实时数据增益的批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

(4)第四步:进行训练,通过flow方法

model.fit_generator(datagen.flow(x_train, y_train, batch_size=32), steps_per_epoch=len(x_train) / 32, epochs=epochs)

上面是一般的处理流程,当然有时候会有更加灵活的处理方式,后面会有例子加以说明

2.3 ImageDataGenerator的所有方法介绍

(1)fit方法

fit(x, augment=False, rounds=1, seed=None)

将数据生成器用于某些样本数据数据。它基于一组样本数据,计算与数据转换相关的内部数据统计。当且仅当 featurewise_centerfeaturewise_std_normalizationzca_whitening 设置为 True 时才需要。

参数

  • x: 样本数据。秩应该为 4,即(batch,width,height,channel)的格式。对于灰度数据,通道轴的值应该为 1;对于 RGB 数据,值应该为 3。
  • augment: 布尔值(默认为 False)。是否使用随机样本扩张。
  • rounds: 整数(默认为 1)。如果数据数据增强(augment=True),表明在数据上进行多少次增强。
  • seed: 整数(默认 None)。随机种子。

(2)flow方法

flow(x, y=None,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sample_weight=None, seed=None, save_to_dir=None, save_prefix='', save_format='png', subset=None)

采集数据和标签数组,生成批量增强数据。

参数

  • x: 输入数据。秩为 4 的 Numpy 矩阵或元组。如果是元组,第一个元素应该包含图像,第二个元素是另一个 Numpy 数组或一列 Numpy 数组,它们不经过任何修改就传递给输出。可用于将模型杂项数据与图像一起输入。对于灰度数据,图像数组的通道轴的值应该为 1,而对于 RGB 数据,其值应该为 3。
  • y: 标签。
  • batch_size: 整数 (默认为 32)。
  • shuffle: 布尔值 (默认为 True)。
  • sample_weight: 样本权重。
  • seed: 整数(默认为 None)。
  • save_to_dir: None 或 字符串(默认为 None)。这使您可以选择指定要保存的正在生成的增强图片的目录(用于可视化您正在执行的操作)。
  • save_prefix: 字符串(默认 '')。保存图片的文件名前缀(仅当 save_to_dir 设置时可用)。
  • save_format: "png", "jpeg" 之一(仅当 save_to_dir 设置时可用)。默认:"png"。
  • subset: 数据子集 ("training" 或 "validation"),如果 在 ImageDataGenerator 中设置了 validation_split

返回

一个生成元组 (x, y) 的 生成器Iterator,其中 x 是图像数据的 Numpy 数组(在单张图像输入时),或 Numpy 数组列表(在额外多个输入时),y 是对应的标签的 Numpy 数组。如果 'sample_weight' 不是 None,生成的元组形式为 (x, y, sample_weight)。如果 y 是 None, 只有 Numpy 数组 x 被返回。

(3)flow_from_dataframe方法

flow_from_dataframe(dataframe, directory, x_col='filename', y_col='class', has_ext=True, target_size=(256, 256), color_mode='rgb', classes=None, class_mode='categorical',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seed=None, save_to_dir=None, save_prefix='', save_format='png', subset=None, interpolation='nearest')

输入 dataframe 和目录的路径,并生成批量的增强/标准化的数据。

参数

  • dataframe: Pandas dataframe,一列为图像的文件名,另一列为图像的类别, 或者是可以作为原始目标数据多个列。
  • directory: 字符串,目标目录的路径,其中包含在 dataframe 中映射的所有图像。
  • x_col: 字符串,dataframe 中包含目标图像文件夹的目录的列。
  • y_col: 字符串或字符串列表,dataframe 中将作为目标数据的列。
  • has_ext: 布尔值,如果 dataframe[x_col] 中的文件名具有扩展名则为 True,否则为 False。
  • target_size: 整数元组 (height, width),默认为 (256, 256)所有找到的图都会调整到这个维度
  • color_mode: "grayscale", "rbg" 之一。默认:"rgb"。 图像是否转换为 1 个或 3 个颜色通道。
  • classes: 可选的类别列表 (例如, ['dogs', 'cats'])。默认:None。 如未提供,类比列表将自动从 y_col 中推理出来,y_col 将会被映射为类别索引)。 包含从类名到类索引的映射的字典可以通过属性 class_indices 获得。
  • class_mode: "categorical", "binary", "sparse", "input", "other" or None 之一。 默认:"categorical"。决定返回标签数组的类型:

    • "categorical" 将是 2D one-hot 编码标签,
    • "binary" 将是 1D 二进制标签,
    • "sparse" 将是 1D 整数标签,
    • "input" 将是与输入图像相同的图像(主要用于与自动编码器一起使用),
    • "other" 将是 y_col 数据的 numpy 数组,
    • None, 不返回任何标签(生成器只会产生批量的图像数据,这对使用 model.predict_generator(), model.evaluate_generator() 等很有用)。
  • batch_size: 批量数据的尺寸(默认:32)。
  • shuffle: 是否混洗数据(默认:True)
  • seed: 可选的混洗和转换的随即种子。
  • save_to_dir: None 或 str (默认: None). 这允许你可选地指定要保存正在生成的增强图片的目录(用于可视化您正在执行的操作)。
  • save_prefix: 字符串。保存图片的文件名前缀(仅当 save_to_dir 设置时可用)。
  • save_format: "png", "jpeg" 之一(仅当 save_to_dir 设置时可用)。默认:"png"。
  • follow_links: 是否跟随类子目录中的符号链接(默认:False)。
  • subset: 数据子集 ("training""validation"),如果在 ImageDataGenerator 中设置了 validation_split
  • interpolation: 在目标大小与加载图像的大小不同时,用于重新采样图像的插值方法。 支持的方法有 "nearest", "bilinear", and "bicubic"。 如果安装了 1.1.3 以上版本的 PIL 的话,同样支持 "lanczos"。 如果安装了 3.4.0 以上版本的 PIL 的话,同样支持 "box""hamming"。 默认情况下,使用 "nearest"

Returns

一个生成 (x, y) 元组的 DataFrameIterator, 其中 x 是一个包含一批尺寸为 (batch_size, *target_size, channels) 的图像样本的 numpy 数组,y 是对应的标签的 numpy 数组。


(4)flow_from_directory

flow_from_directory(directory, target_size=(256, 256), color_mode='rgb', classes=None, class_mode='categorical',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seed=None, save_to_dir=None, save_prefix='', save_format='png', follow_links=False, subset=None, interpolation='nearest')

参数

  • directory: 目标目录的路径。每个类应该包含一个子目录。任何在子目录树下的 PNG, JPG, BMP, PPM 或 TIF 图像,都将被包含在生成器中。
  • target_size: 整数元组 (height, width),默认:(256, 256)。所有的图像将被调整到的尺寸。
  • color_mode: "grayscale", "rbg" 之一。默认:"rgb"。图像是否被转换成 1 或 3 个颜色通道。
  • classes: 可选的类的子目录列表(例如 ['dogs', 'cats'])。默认:None。如果未提供,类的列表将自动从 directory 下的 子目录名称/结构 中推断出来,其中每个子目录都将被作为不同的类(类名将按字典序映射到标签的索引)。包含从类名到类索引的映射的字典可以通过 class_indices 属性获得。
  • class_mode: "categorical", "binary", "sparse", "input" 或 None 之一。默认:"categorical"。决定返回的标签数组的类型:

    • "categorical" 将是 2D one-hot 编码标签,
    • "binary" 将是 1D 二进制标签,"sparse" 将是 1D 整数标签,
    • "input" 将是与输入图像相同的图像(主要用于自动编码器)。
    • 如果为 None,不返回标签(生成器将只产生批量的图像数据,对于 model.predict_generator(), model.evaluate_generator() 等很有用)。请注意,如果 class_mode 为 None,那么数据仍然需要驻留在 directory 的子目录中才能正常工作。
  • batch_size: 一批数据的大小(默认 32)。
  • shuffle: 是否混洗数据(默认 True)。
  • seed: 可选随机种子,用于混洗和转换。
  • save_to_dir: None 或 字符串(默认 None)。这使你可以最佳地指定正在生成的增强图片要保存的目录(用于可视化你在做什么)。
  • save_prefix: 字符串。 保存图片的文件名前缀(仅当 save_to_dir 设置时可用)。
  • save_format: "png", "jpeg" 之一(仅当 save_to_dir 设置时可用)。默认:"png"。
  • follow_links: 是否跟踪类子目录中的符号链接(默认为 False)。
  • subset: 数据子集 ("training" 或 "validation"),如果 在 ImageDataGenerator 中设置了 validation_split
  • interpolation: 在目标大小与加载图像的大小不同时,用于重新采样图像的插值方法。 支持的方法有 "nearest", "bilinear", and "bicubic"。 如果安装了 1.1.3 以上版本的 PIL 的话,同样支持 "lanczos"。 如果安装了 3.4.0 以上版本的 PIL 的话,同样支持 "box""hamming"。 默认情况下,使用 "nearest"

返回

一个生成 (x, y) 元组的 DirectoryIterator,其中 x 是一个包含一批尺寸为 (batch_size, *target_size, channels)的图像的 Numpy 数组,y 是对应标签的 Numpy 数组。


(5)get_random_transform

get_random_transform(img_shape, seed=None)

为转换生成随机参数。什么意思呢?因为变换的种类很多,实际上就是堆一批图片到底进行了那些变换操作呢?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获得。

参数

  • seed: 随机种子
  • img_shape: 整数元组。被转换的图像的尺寸。

返回

包含随机选择的描述变换的参数的字典。返回的字典如下面的形式:哪些变换使用了,就在字典中添加即可。

transform_parameters = {'theta': theta,
                                'tx': tx,
                                'ty': ty,
                                'shear': shear,
                                'zx': zx,
                                'zy': zy,
                                'flip_horizontal': flip_horizontal,
                                'flip_vertical': flip_vertical,
                                'channel_shift_intensity': channel_shift_intensity,
                                'brightness': brightness}
return transform_parameters

(6)random_transform

random_transform(x, seed=None)

将随机变换应用于图像。由于变换的种类很多,这里是随机使用某一种变换在图像上面

参数

  • x: 3D 张量,单张图像。(注意,这里是单张图片哦!)
  • seed: 随机种子。

返回

输入的随机转换之后的版本(相同形状)。


(7)standardize方法

standardize(x)

将标准化配置应用于一批输入。

参数

  • x: 需要标准化的一批输入。

返回

标准化后的输入。

(8)apply_transform()方法

apply_transform(x, transform_parameters)

参数:

  • x: 3D tensor, single image.这里也是针对单张图片的
  • transform_parameters:它是一个字典形式的参数,表示要使用哪些变换,字典的键如下所示:

- `'theta'`: Float. Rotation angle in degrees.
- `'tx'`: Float. Shift in the x direction.
- `'ty'`: Float. Shift in the y direction.
- `'shear'`: Float. Shear angle in degrees.
- `'zx'`: Float. Zoom in the x direction.
- `'zy'`: Float. Zoom in the y direction.
- `'flip_horizontal'`: Boolean. Horizontal flip.
- `'flip_vertical'`: Boolean. Vertical flip.
- `'channel_shift_intencity'`: Float. Channel shift intensity.
- `'brightness'`: Float. Brightness shift intensity.

返回值
变换之后的数组,形状和输入的图片形状是一样的 (same s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