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对“Nginx日志按日期切割详解(按天切割)”的完整攻略。
1. 为什么需要按日期切割日志
在网站运行中,生成的日志越来越多,过多的日志文件会占用大量的硬盘空间,同时对服务器的性能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日志进行切割,以减小对磁盘空间的占用,同时提高日志的查询效率。而按日期切割日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按时间段查找、归档和处理。
2. 日志切割的方式
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切割日志,比如按大小切割、按天/周/月切割等。这里我们以按天切割为例,演示如何配置Nginx的日志切割。
3. 配置Nginx日志切割
3.1. 配置Nginx日志格式
在配置文件中定义日志格式,如:
http {
# 定义日志格式
log_format access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 设置Nginx日志存放目录
access_log /var/log/nginx/access.log access;
}
在上述代码中,“access”是日志格式的名称,“/var/log/nginx/access.log”是日志存放的目录,其中“access”会与后面的日志切割文件名产生关联。
3.2. 配置日志切割脚本
可以使用logrotate实现日志切割,具体步骤如下:
- 安装logrotate:
sudo apt-get install logrotate
- 创建日志切割脚本文件:
sudo vi /etc/logrotate.d/nginx
在文件中写入以下内容:
/var/log/nginx/access.log {
daily
missingok
rotate 7
compress
delaycompress
notifempty
create 0640 nginx adm
sharedscripts
postrotate
/usr/bin/systemctl reload nginx >/dev/null 2>&1 || true
endscript
}
其中,我们设置了日志文件的切割周期为每日(daily
),最多保留7天(rotate 7
),启用压缩(compress
)并且延迟压缩(delaycompress
),如果文件不存在,则打印警告信息(missingok
)。create
参数表示创建新日志文件时应使用特定的权限和属主,此处我们设置为6行4列权限0640
,属主为nginx和adm。sharedscripts
表示在所有匹配的日志文件被切割之后,只运行一次postrotate脚本。
3.3. 重新加载logrotate配置
运行以下命令:
sudo logrotate -f /etc/logrotate.d/nginx
这将强制重新加载配置文件并立即切割日志(无需等待周期)。
4. 示例说明
示例1:查看日志文件
如果我们按照以上方式设置好了日志切割文件,则每天将会在/var/log/nginx/
下面新生成一个针对当天日志的access日志文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查看该文件:
tail -f /var/log/nginx/access.log
示例2:手动触发日志切割
我们也可以手动触发日志切割。
- 使用如下命令查看logrotate配置的效果:
sudo logrotate -d /etc/logrotate.d/nginx
此命令将不执行配置,而是显示它将为我们执行哪些操作,执行了多少轮日志切割等信息。
- 手动运行日志切割:
sudo logrotate -f /etc/logrotate.d/nginx
logrotate
将立即运行日志切割,按照配置的规则重新命名并压缩以前的日志。
以上两个示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日志切割。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logrotate实现Nginx日志按天切割,并提供了两个示例说明。日志切割对于管理大型网站日志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减小磁盘使用量并且更好地管理日志文件,让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查询日志信息,从而优化网站性能和管理效率。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Nginx日志按日期切割详解(按天切割)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