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需要分析优化SQL语句的性能时,可以使用MySQL自带的Explain执行计划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以下是使用MySQL的Explain执行计划的方法的详细攻略:
一、准备工作
在执行Explain命令之前,我们需要先开启MySQL的查询日志功能。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开启查询日志:
SET global general_log = 1;
SET global log_output = 'table';
二、执行Explain命令
执行Explain命令可以获取SQL语句的执行计划。Explain命令具体格式如下: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
其中,table_name
为需要查询的表名,condition
为查询条件。执行该命令后,会返回一张表格,其中的列代表了查询过程中访问的表、访问方式、匹配条件等信息。
三、分析执行计划
以上面的查询语句为例,在执行Explain命令后,我们可以分析下表格中的列的信息:
-
id:每个查询语句都会有一个唯一的ID,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查询语句(多个子查询合并后也可出现重复ID);
-
select_type:查询语句类型,包括简单查询、子查询、联合查询等;
-
table:表的名字和别名;
-
partitions:标识表的分区情况;
-
type:访问表的方式(性能从高到低排序)包括:system、const、eq_ref、ref、range、index、all;
-
possible_keys:可用于查询的索引;
-
key:查询实际使用的索引;
-
key_len:索引的长度;
-
ref:参考的常量或者索引列;
-
rows:估计需要扫描查询表的行数;
-
filtered:查询返回的行数占总行数的百分比。例如,如果估计需要扫描10,000行,但只返回了100行,则filtered为1%;
-
Extra:其他执行信息。
四、优化SQL语句
了解了执行计划后,我们就可以进行SQL语句的优化了。一般来说,在优化SQL语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选择合适的索引:可以通过观察执行计划中possible_keys和key的值来判断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索引,选择合适的索引可以大幅提升查询速度;
-
减少全表扫描:尽量避免使用
type
为all
的方式来访问表,可以通过修改查询条件、添加索引等方式来减少全表扫描; -
减少连接数:在使用多表查询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type
为range
或index
的方式,尽量使用const
或eq_ref
来进行连接,这可以减少连接次数和查询时间; -
减少排序:在使用
ORDER BY
进行排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索引,这可以减少排序的时间; -
合理地使用缓存:可以使用缓存来缓存热点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提高查询效率。
示例1:
假如我们有一个针对表user
的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bill' AND age > 30;
,我们可以执行以下Explain命令查看查询计划: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bill' AND age > 30;
执行结果表格中,我们发现Type的值为ref
,这说明查询使用了索引,同时key的值为name_age
,也就是说,我们使用了复合索引来进行优化,优化效果会比使用单独的索引更好。
示例2:
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上一个例子中使用了复合索引,那么我们来看一个没有使用索引的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30;
,我们执行以下Explain命令: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30;
结果表格中,我们发现Type的值为ALL
,这说明查询使用了全表扫描,这对于大表来说,会带来不小的性能影响。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添加索引的方式来优化,比如:
CREATE INDEX idx_age ON user(age);
创建索引后再执行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30;
,我们会发现Type的值变成了range
,说明索引已经被成功使用。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使用MySQL的Explain执行计划的方法(SQL性能调优)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