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详细讲解“Python数据结构之图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实例详解”的完整攻略。
1. 什么是图?
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节点表示图中的元素,边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社交网络、地图等。
2. Python实现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
2.1 深度优先遍历
下面是Python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的示例:
def dfs(graph, start, visited=None):
if visited is None:
visited = set()
visited.add(start)
print(start)
for next_node in graph[start] - visited:
dfs(graph, next_node, visited)
graph = {'A': set(['B', 'C']),
'B': set(['A', 'D', 'E']),
'C': set(['A', 'F']),
'D': set(['B']),
'E': set(['B', 'F']),
'F': set(['C', 'E'])}
dfs(graph, 'A')
上述代码中,定义了一个dfs函数,用于实现深度优先遍历。首先定义一个集合visited,用于存储已经访问过的节点。然后将起始节点start加入visited集合中,并使用print函数输出该节点。遍历该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如果邻居节点没有被访问过,则递归调用dfs函数,继续遍邻居节点。最后返回visited集合。
定义一个图graph,使用dfs函数该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然后使用print函数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为:A B D E F C
2.2 广度优先遍历
下面是Python实现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示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ef bfs(graph, start):
visited = set()
queue = deque([start])
visited.add(start)
while queue:
node = queue.popleft()
print(node)
for next_node in graph[node] - visited:
visited.add(next_node)
queue.append(next_node)
graph = {'A': set(['B', 'C']),
'B': set(['A', 'D', 'E']),
'C': set(['A', 'F']),
'D': set(['B']),
'E': set(['B', 'F']),
'F': set(['C', 'E'])}
bfs(graph, 'A')
上述代码中,定义一个函数bfs,用于实现广度优先遍历。首先定义一个集合visited,用于存已经访问过的节点。然后定义一个队列queue,用于存储待问的节点。将起始节点start加入visited集合和queue队列中。使用while循环,依次将队列中的节点出队,并使用print函数输出该节点。遍历该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如果邻居没有被访问过,则将其加入visited集合和queue队列中。最后返回visited集合。
定义一个图graph,使用bfs函数对该进行广度优先遍历,然后使用print函数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为: B C D E
3. 总结
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Python可以使用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对图进行遍历。深度优先遍历从某个节点开始,沿着一条路径一直走到底,直到不能再走为止,然后回溯到上一个节点,继续走其他,直到遍历完整个图。广度优先遍历从某个节点开始,先遍历该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然后再遍邻居节点的邻居节点,直到遍历完整个图。在Python中,可以使用递归和队列等数据结构实现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python数据结构之图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实例详解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