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VARIABLE SCOPE)

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Variable Scope)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优化代码的可读性、复用性以及模型的可训练性。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解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并提供两条实例介绍。

什么是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

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是一种命名空间,它用于管理同类变量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变量作用域的目的是可以在不同函数和类之间共享变量,从而减少重复代码,并确保变量的唯一性和可训练性。

变量作用域有两种类型:“tf.variable_scope”和“tf.name_scope”。

tf.variable_scope

tf.variable_scope(scope_name, reuse=None)”用于生成一个变量作用域。它生成变量作用域对象,并将其作为默认变量作用域,同时可以设置是否允许创建重名变量。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with tf.variable_scope('scope_name', reuse=tf.AUTO_REUSE):
    # code

其中,参数“reuse=tf.AUTO_REUSE”表示允许自动重用变量。

tf.name_scope

tf.name_scope(scope_name)”用于生成一个命名空间。命名空间不会保留层次之间的变量名称作用域,它只是为了更好的可读性和可视化做出的调整。

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实例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的使用。

实例1:共享变量

在使用TensorFlow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时,常常需要重复使用某些变量,比如权重和偏置,为了避免大量的赋值语句,并确保变量的唯一性,可以使用变量作用域。

def my_net(input, reuse):
    with tf.variable_scope(name_or_scope='my_net', reuse=reuse):
        weights = tf.get_variable('weights', shape=[input.get_shape()[-1], 512], dtype=tf.float32,
                                  initializer=tf.truncated_normal_initializer(mean=0, stddev=0.1))
        biases = tf.get_variable('biases', shape=[512], dtype=tf.float32,
                                 initializer=tf.constant_initializer(value=0.1))
        output = tf.nn.relu(tf.matmul(input, weights) + biases)
    return output

代码中,将权重和偏置定义在“with tf.variable_scope('my_net', reuse=reuse):”语句块中,便可实现共享变量。其中,“reuse”表示是否重用参数,设置为True,便可启动参数重用。

实例2:可视化日志文件

使用TensorBoard进行可视化调试时,需要在代码中添加命名空间。代码如下:

def log_summary():
    with tf.name_scope(name='summary'):
        tf.summary.scalar('loss', self.loss)
        tf.summary.scalar('accuracy', self.accuracy)
        summary_op = tf.summary.merge_all()
    return summary_op

代码中,使用“tf.name_scope(name='summary'):”将summary命名为命名空间,然后使用各种“tf.summary scalar/histogram/image/audio”等方法将需要在TensorBoard中展示的变量写入日志文件。

总结

本篇文章从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两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讲解。请大家在实际使用中多加理解和练习。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TENSORFLOW变量作用域(VARIABLE SCOPE) - Python技术站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相关文章

  • 【深度学习】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GoogLeNet)

    回顾       简单的浅层神经网络,如三层的卷积神经网络等,在层数比较少的时候,有时候效果往往并没有那么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尝试增加网络的层数,或者增加每一层网络的神经元个数的时候,对准确率有一定的提升,简单的说就是增加网络的深度与宽度,但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更深更宽的网络意味着更多的参数,提高了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大大增加过拟合的风险,尤其在训练…

    2023年4月8日
    00
  • 卷积层和池化层 CNN1 递归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是在BP神经网络的改进,与BP类似,都采用了前向传播计算输出值,反向传播调整权重和偏置;CNN与标准的BP最大的不同是:CNN中相邻层之间的神经单元并不是全连接,而是部分连接,也就是某个神经单元的感知区域来自于上层的部分神经单元,而不是像BP那样与所有的神经单元相连接。CNN的有三个重要的思想架构: 局部区域感知 权重共享 空间或时间上的采样…

    卷积神经网络 2023年4月8日
    00
  • Coursera Deep Learning笔记 卷积神经网络基础

    参考1参考2 使用传统神经网络处理机器视觉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输入层维度很大。例如一张64x64x3的图片,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维度为12288。 如果图片尺寸较大,例如一张1000x1000x3的图片,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维度将达到3百万,使得网络权重W非常庞大。 这样会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神经网络结构复杂,数据量相对不够,容易出现过拟合; 二是所需内存、计算量较大。…

    卷积神经网络 2023年4月7日
    00
  • python——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使用多个滤波器

      线性滤波可以说是图像处理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允许我们对图像进行处理,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做法很简单。首先,我们有一个二维的滤波器矩阵(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卷积核)和一个要处理的二维图像。然后,对于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点,计算它的邻域像素和滤波器矩阵的对应元素的乘积,然后加起来,作为该像素位置的值。这样就完成了滤波过程。   对图像和滤波矩阵进行逐个元素相乘再求…

    2023年4月7日
    00
  • paper 158:CNN(卷积神经网络):Dropout Layer

    Dropout作用 在hinton的论文Improving neural networks by preventing coadaptation提出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模型过拟合。当模型参数较多,训练数据较少时候,根据线性代数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当前模型可以非常完美的拟合我们的曲线。但该模型对测试数据集可能就没有很好的表现了,也就是说训练出的模型泛化能力很…

    卷积神经网络 2023年4月7日
    00
  • PyTorch 模型 onnx 文件导出及调用详情

    下面详细讲解“PyTorch 模型 onnx 文件导出及调用详情”的完整攻略。 简介 当我们使用 PyTorch 开发深度学习模型后,通常需要将其部署在其他平台上(如移动端、服务器等),因此需要将 PyTorch 模型转化为通用的模型格式。其中一个通用格式是 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这种格式的模型可以在不同的平台…

    卷积神经网络 2023年5月15日
    00
  • 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结构

     转载:http://www.cnblogs.com/pinard/p/6483207.html              看到的一片不错的文章,先转过来留着,怕以后博主删了。哈哈哈     在前面我们讲述了DNN的模型与前向反向传播算法。而在DNN大类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以下简称CNN)是最为成功的…

    卷积神经网络 2023年4月8日
    00
  • 1×1卷积核理解

    1*1的卷积核在NIN、Googlenet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到底有什么作用也是一直困扰的问题,这里总结和归纳下在网上查到的自认为很合理的一些答案,包括1)跨通道的特征整合2)特征通道的升维和降维  3)减少卷积核参数(简化模型)     在我学习吴恩达老师Deeplearning.ai深度学习课程的时候,老师在第四讲卷积神经网络第二周深度卷积网络:实例探究的…

    2023年4月8日
    00
合作推广
合作推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