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之复制算法详解
什么是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是一种垃圾回收算法,也是最简单的垃圾回收算法之一。它的主要思想是将可用内存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使用完时,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然后将这一块全部清空,然后继续使用这一块内存。
复制算法的过程
复制算法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
- 在堆内存的可用空间中分配对象,这是常规的分配内存的操作。
- 执行垃圾回收器,将活跃的对象从当前使用的内存中复制到备用的内存空间中,并清空当前使用的内存空间。
- 交换两块内存空间,且备用的内存空间现在变为当前使用的内存空间了。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以下流程图:
graph LR
A(当前使用的内存)-->B(活跃对象进行复制)
B-->C(清空不使用的内存)
C-->D(交换内存空间)
D-->A
复制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 实现简单,容易编写和调试,运行高效,因此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 没有外部碎片问题。因为整个堆内存的空间可用性是始终能够保持的。
- 算法简单,适用于存储高比例的活动对象。
缺点
- 系统的可用内存减少了。在使用复制算法的情况下,可用内存将减半;其中一半被浪费了。
- 对象分配慢。由于另外一个区域不是永久性的,部分内存不可用了,内存回收时间增加了。
示例说明
以下是一个示例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 8M 的堆空间,其中 3M 已经被占用。我们要在这个堆上新分配一个 2M 的对象。在使用复制算法时,我们需要在剩余的 5M 空间中寻找足够大的空间进行分配。我们将第一个半区域标记为 A 区。
现在我们对第一次垃圾回收进行处理。我们将活动对象 A、C 从 A 区拷贝到 B 区,然后将 A 区中的内存清空。
graph LR
A(活动对象区)-->B(备用区)
在第二次垃圾回收处理时,我们将 B 区中的所有对象拷贝到 A 区。最后我们清理 B 区并改变 A/B 区的角色。
graph LR
B(备用区)-->A(活动对象区)
在Java中使用复制算法
在Java中,新生区(Young Generation)是用复制算法进行垃圾回收的。它也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伊甸园(Eden Space),另一部分称为幸存区域(Survivor Space)。在对象的第一次创建中,它被放置在伊甸园。当堆内存再次进行垃圾回收后,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到较大的幸存者区域。
当废弃的对象太多,无法适应幸存者区域时,将所有对象传输到老年代内存区域中进行垃圾回收和清理。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复制算法比标记清除算法具有更低的内存碎片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复制算法的详细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Java垃圾回收之复制算法详解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