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评论(跟评论与子评论的制作)

yizhihongxing

文章的评论制作

先做跟评论,在做子评论

发表评论框的制作:
前端渲染发表评论框:

    {#    评论功能开始#}
    {% if request.user.is_authenticated %}
        <div>
            <p><span class="glyphicon glyphicon-comment">发表评论:</span></p>
            <div>
                <textarea name="" id="comment" cols="60" rows="10"></textarea>
            </div>
            <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 id="id_commit">提交评论</button>
        </div>
    {% else %}
        <li><a href="{% url 'login' %}">登录</a></li>
        <li><a href="{% url 'reg' %}">注册</a></li>
    {% endif %}

    {#    评论功能结束#}

提交评论数据:

        // 向后端提交用户评论数据
        $('#id_commit').click(function () {
            let conTent = $('#comment').val();
            $.ajax({
                type: 'post',
                url: '/comment/',
                data: {
                    'article_id': '{{ article_obj.pk }}',
                    'content': conTent,
                    'csrfmiddlewaretoken': '{{ csrf_token }}',
                },
                success: function (args) {
                    alert(args)
                }
            })
        })

后端获取评论数据:

# 九、评论视图
def comment(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POST':
        back_dic = {'code':1000,'msg':''}
        if request.user.is_authenticated:
            article_id = request.POST.get('article_id')
            content = request.POST.get('content')
            with transaction.atomic():
                models.Article.objects.filter(pk=article_id).update(comment_num=F('comment_num')+1)
                models.Comment.objects.create(user=request.user,article_id=article_id,content=content)
            back_dic['msg'] = '评论成功'
        else:
            back_dic['code'] = 1001
            back_dic['msg'] = '请先登录'
        return JsonResponse(back_dic)

跟评论展示:
需要在详情视图函数内传入评论内容到前端!

    {#    评论展示开始#}
    {#    #1楼 2022-10-09 08:51 lyshark#}
    <div>
        <h4>评论列表</h4>
        <hr>、
        <ul class="list-group">
            {% for comment in comment_list %}
                <li class="list-group-item">
                    <div>
                        <span>#{{ forloop.counter }}楼</span>&nbsp;
                        <span>{{ comment.create_time|date:'Y-m-d h:i:s' }}</span>&nbsp;
                        <span>{{ comment.user.username }}</span>&nbsp;
                        <span><a href="" class="pull-right">回复</a></span>
                        <div>
                            {{ comment.content }}
                        </div>
                    </div>
                </li>
            {% endfor %}
        </ul>
    </div>
    {#    评论展示结束#}

跟评论临时渲染:
提交评论之后,临时渲染到评论列表,刷新之后才会展示正常的评论格式:

步骤:
1.DOM临时渲染(用到了模板字符串)
2.页面刷新render渲染
3.提交评论之后清空评论框内容

 success: function (args) {
                    if (args.code == 1000) {
                        // 将评论框内容清空
                        $('#comment').val('');
                        // dom临时渲染评论
                        let Name = '{{ request.user.username }}'
                        // 模板字符串添加临时渲染标签到评论列表
                        let temp = `
                            <li class="list-group-item">
                                <div>
                                    <span class="glyphicon glyphicon-comment">&nbsp;${Name}</span>&nbsp;
                                    <span><a href="" class="pull-right">回复</a></span>
                                    <div>
                                        ${conTent}
                                    </div>
                                </div>
                            </li>
                        `
                        // 将生成好的标签添加到对应标签下
                        $('.list-group').append(temp)
                    }
                }

子评论展示制作:

1.点击跟评论回复按钮,发生了以下几件事:
(1).评论框自动聚焦
(2).将回复那一行的评论人姓名,拼接成@username放到评论框中
(3).评论框自动换行

<span><a class="pull-right reply" username="{{ comment.user.username }}" comment_id="{{ comment.pk }}">回复</a></span>
回复按钮标签内,需要添加对应的自定义属性,方便我们点击时获取对应的值
        // 给回复按钮绑定一个点击事件
        $('.reply').click(function (){
            // 获取当前点击所在行的用户名和跟评论主键值
            let commentUserName = $(this).attr('username');
            parentID = $(this).attr('comment_id');
            // 拼接@username放到评论框中并自动聚焦
            $('#comment').val('@'+ commentUserName + 'n').focus();
}

2.判断该评论是跟评论还是子评论

判断的依据在于,该评论是否有parent_id

在点击回复时,我们已经获取了parent_id,当我们点击提交评论时,又触发了提交评论事件,因此改事件里需要多添加一个parent_id数据

image

parent_id 变量可以定义在全局,默认为空,当点击回复时在重新赋予对应的值

在后端的视图函数里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获取parent_id 并添加到数据库中:
image

3.添加到数据库的子评论内容有@username的数据,我们需要把它去除,只需要在提交评论事件里对应判断一下是否是子评论就行,是则对评论内容进行处理!!
image

4.在前端显示还是需要显示一下@username的,我们可以也判断一下,手动添加一下

image

5.最后需要将parent_id手动清空,不然下次评论还是子评论!

image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的评论(跟评论与子评论的制作) - Python技术站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日 下午4:46
下一篇 2023年4月2日 下午4:46

相关文章

  • 路飞项目前端主页搭建

    前端主页 图片准备 首先把主页需要到图片资源放到项目的img文件夹下 页头组件:components/Header.vue <template> <div class=”header”> <div class=”slogan”> <p>老男孩IT教育 | 帮助有志向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体面的工作和生活&lt…

    2023年4月2日
    00
  • JWT的介绍和使用

    JWT的含义 Json web token(JWT),是为了在网络应用环境间传递声明而执行的一种基于JSON的开放标准(RFC 7519),该token被设计为紧凑且安全的,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站点的单点登录(sso)场景,JWT的声明一般被用来在身份提供者和服务者间传递被认证的用户身份信息,以便于从资源服务器获取资源,也可以增加一些额外的其他业务逻辑所必须的声…

    2023年4月2日
    00
  • 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通信

    1、套接字socket简介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UDP协议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充当一种接口的角色!封装了传输层以下的东西。 1.1基于tcp的socket通信流程图 2.tcp服务端搭建 需求:模拟两个手机的通话 from ipaddress import IPv4Address import socket # 1.买手机 # socket.A…

    2023年4月2日
    00
  • 过滤组件、排序组件、全局异常处理、自己封装的response对象

    过滤组件 查询所有才涉及到过滤,其他接口都不需要restful规范中有一条,请求地址中带过滤条件:分页、排序、过滤统称为过滤 内置过滤类 使用内置过滤类的步骤 from rest_framework.filters import OrderingFilter,SearchFilter 必须是继承GenericAPIView+ListModelMixin的之类…

    2023年4月2日
    00
  • 自动生成路由和action的使用

    自动生成路由 普通cbv视图形式的路由: path(‘books4/’, views.Book4View.as_view()), re_path(‘books4/(?P<pk>\d+)’, views.Book4DetailView.as_view()) 继承了ViewSetMixin及其子类的视图路由: path(‘books5/’, view…

    Python开发 2023年4月2日
    00
  • django中的auth模块与admin后台管理

    1. auth模块 在创建完django项目之后,执行数据库迁移之后,数据库里会增加很多新表,其中有一张名为auth_user的表,当访问django自带的路由admin的时候,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其参照的就是auth_user表 使用python3 manage.py crataesupperuser 可以创建超级管理员用户,同时在auth_user表里…

    2023年4月2日
    00
  • 模板语法之标签

    语法 {% 开始标签 %} …. {% 结束标签%} if标签 例:{% if … %} {% elif %} {% else %} {% endif %} if语句支持 and 、or、==、>、<、!=、<=、>=、in、not in、is、is not判断。 for标签 # for 标签带有一个可选的{% empty %…

    Python开发 2023年4月2日
    00
  • IO模型

    该篇的IO模型主要针对的是网络IO的,其他IO不在本篇考虑范围之内! IO模型简介 Stevens在文章中一共比较了五种IO Model,分别为: * blocking IO 阻塞IO * nonblocking IO 非阻塞IO * IO multiplexing IO多路复用 * signal driven IO 信号驱动IO * asynchronou…

    2023年4月2日
    00
合作推广
合作推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