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详解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什么是限流?

在分布式系统中,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当请求过多时,服务器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并且有可能被拒绝服务。因此,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通常会对系统流量进行限制,这种机制被称为“限流”。

Redis如何实现限流?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数据结构服务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命令,可以实现诸如计数器、锁、缓存和队列等功能。在Redis中,可以使用一些数据类型和命令来实现限流,下面介绍三种实现方式。

1. 时间窗口法

时间窗口法是限流实现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在单位时间内,对请求进行计数,如果超出了预设的上限,则拒绝该请求。

Redis中,可以使用INCR命令和EXPIRE命令来实现时间窗口法。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period, max_count):
    key = f'{user_id}:{action_key}'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incr(key)
        pipe.expire(key, period)
        _, count = pipe.execute()
    return count <= max_count

上述代码中,使用了Redis的管道(pipeline)技术,将多个命令一次性发送给Redis服务器,避免了多次通信导致的性能损失。

2. 漏桶法

漏桶法是一种流量整形(shaping)的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请求放入一个由固定容量的桶中,然后以固定的速度从桶中取出请求进行处理,如果桶中的请求已满,则拒绝该请求。

Redis中,可以使用ZADD命令和ZREMRANGEBYSCORE命令来实现漏桶法。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capacity, rate, now):
    key = f'{user_id}:{action_key}'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zadd(key, {now: now})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 - capacity)
        pipe.zcard(key)
        pipe.expire(key, capacity / rate + 1)
        count = pipe.execute()[2]
    return count <= capacity

上述代码中,使用了Redis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技术,将请求的时间戳作为有序集合的值,并按时间顺序排序。然后,使用ZREMRANGEBYSCORE命令,删除过期的请求。最后,使用ZCARD命令,获取当前桶中请求的个数,以判断是否超出了桶的容量。

3. 令牌桶法

令牌桶法是一种流量控制(control)的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请求放入一个由固定容量的桶中,然后以固定的速度从桶中取出令牌,只有拥有令牌的请求才能被处理,否则拒绝该请求。

Redis中,可以使用ZADD命令和ZREMRANGEBYSCORE命令来实现令牌桶法。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capacity, rate, now, num):
    key = f'{user_id}:{action_key}'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zadd(key, {now: now})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 - capacity)
        pipe.zrange(key, 0, -1, withscores=True)
        pipe.expire(key, capacity / rate + 1)
        result = pipe.execute()
    stored_time = result[2][0][1]
    count = len(result[2])
    earliest_time = result[2][0][1] if count > 0 else 0
    interval = stored_time - earliest_time
    incr = interval * rate
    if incr < num:
        return False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zremrangebyrank(key, 0, num - 1)
        pipe.execute()
    return True

上述代码中,使用了与漏桶法相同的Redis有序集合技术,并在有序集合中存储请求时间戳。然后,使用ZRANGE命令获取有序集合中的时间戳,并计算出有多少个令牌可以使用。最后,根据令牌数量判断该请求是否允许被处理。

总结

Redis提供了多种数据类型和命令,可以灵活实现限流功能。本文介绍了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时间窗口法、漏桶法和令牌桶法。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限流算法,以达到最佳的流量控制效果。

示例1:运用时间窗口法实现限流去重

如在博客中,一个IP一分钟只能评论一次,基于这种场景可以采用时间窗口法,代码如下:

def redis_view(request):
    user = request.POST.get('user', None)
    comment = request.POST.get('comment', None)
    if user and comment:
        key = f'comment:{user}'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 INCR将值+1,EXPIRE等同于牌桶算法的删除时间
            pipe.incr(key)
            pipe.expire(key, 60)
            count = pipe.execute()[0]
        if count == 1:
            # 保存评论等其他操作
            pass
        else:
            # 拒绝评论等其他操作
            pass
    return HttpResponse('ok')

示例2:运用漏桶法实现限流

如在博客中,用户提交内容过于频繁会导致服务器频繁压力,容易造成崩溃。因此需要在服务器层面上采取限制措施,基于这种场景可以采用漏桶算法,代码如下:

def redis_view(request):
    user = request.POST.get('user', None)
    content = request.POST.get('content', None)
    if user and content:
        now = int(time.time() * 1000)
        key = f'user:content:{user}'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 队列的大小
            pipe.zadd(key, {now:now})
            # 时间范围内过期时间点,超过这个时间所有值都要删除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 - 60 * 1000)
            # 当前队列的大小
            pipe.zcard(key)
            pipe.expire(key, 60)
            count = pipe.execute()[2]
        if count <= 10:
            # 保存内容等其他操作
            pass
        else:
            # 拒绝提交等其他操作
            pass
    return HttpResponse('ok')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很频繁,可以修改60s这个参数的大小,以适应更多的场景。

以上是两个基于时间窗口法和漏桶法的限流示例,仅供参考。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解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 Python技术站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22日

相关文章

  • 如何使用Python在MySQL中删除表?

    要使用Python在MySQL中删除表,可以使用Python的内置模块sqlite3或第三方库mysql-connector-python。以下是使用mysql-connector-python在MySQL中删除表的完整攻略: 连接 要连接到MySQL,需要提供MySQL的主机、用户名、和密码。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连接: mysql.connector mydb…

    python 2023年5月12日
    00
  • ThinkPHP查询语句与关联查询用法实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ThinkPHP查询语句与关联查询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查询数据 基础查询 常用的基础查询语句包括查询所有、查询单条数据和查询多条数据等。具体语法如下: 查询所有数据 php $list = Db::name(‘table’)->select(); 查询单条数据 php $info = Db::name(‘table’)->wh…

    database 2023年5月22日
    00
  • K-Means和DBScan聚类的区别

    先来看一下K-Means和DBScan聚类的基本讲解。 K-Means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聚类,使得同一聚类中的数据点具有相似的特征,而不同聚类中的数据点差别较大。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随机选取K个质心,然后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点都分配到离它最近的质心所在的聚簇中,然后计算新的质心,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质心不再变化或达到一…

    database 2023年3月27日
    00
  • mysql数据库外连接,内连接,自然连接

    create table join_teacher(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t_name varchar(10) not null,gender enum(‘male’,’female’,’secret’) not null)engine innodb character set utf8;insert into …

    MySQL 2023年4月13日
    00
  • Mysql和redis缓存不一致问题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将给出一个详细的攻略,帮助你解决Mysql和redis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背景 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经常会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Redis作为缓存,这两个系统之间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呢?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Mysql和Redis之间的数据不一致,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 1. 数据更新时,同时更新Mysql和R…

    database 2023年5月21日
    00
  • sql优化实战 把full join改为left join +union all(从5分钟降为10秒)

    SQL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将FULL JOIN改为LEFT JOIN + UNION ALL的方式,将查询时间从5分钟降为10秒。 什么是FULL JOIN? FULL JOIN是一种关联查询方式,它会返回左右两个表中所有的记录,即使没有匹配的记录也会被显示出来。在SQL语句中,FULL JOIN可以通过“FULL OU…

    database 2023年5月19日
    00
  • 浅谈数据库事务四大特性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浅谈数据库事务四大特性”。 什么是数据库事务 在了解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数据库事务。 数据库事务是一组被视为单个工作单元的数据库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回滚。换句话说,如果事务中任意一个操作失败,则整个事务都将撤销或者说回滚,实现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 四大特性 数据库事务具有四大特性,它们通常缩写为…

    database 2023年5月21日
    00
  • 如何使用Python执行SQL语句?

    以下是如何使用Python执行SQL语句的完整使用攻略,包括导入模块、连接数据库、执行查询操作等步骤。同时,提供两个示例以便更好理解如何使用Python执行SQL语句。 步骤1:导入模块 在Python中,我们需要导入相应的模块来执行SQL语句。以下是导入pymysql模块的基本语法: import pymysql 步骤2:连接数据库 在Python中,我们…

    python 2023年5月12日
    00
合作推广
合作推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