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详解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什么是限流?

在分布式系统中,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当请求过多时,服务器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并且有可能被拒绝服务。因此,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通常会对系统流量进行限制,这种机制被称为“限流”。

Redis如何实现限流?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数据结构服务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命令,可以实现诸如计数器、锁、缓存和队列等功能。在Redis中,可以使用一些数据类型和命令来实现限流,下面介绍三种实现方式。

1. 时间窗口法

时间窗口法是限流实现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在单位时间内,对请求进行计数,如果超出了预设的上限,则拒绝该请求。

Redis中,可以使用INCR命令和EXPIRE命令来实现时间窗口法。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period, max_count):
    key = f'{user_id}:{action_key}'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incr(key)
        pipe.expire(key, period)
        _, count = pipe.execute()
    return count <= max_count

上述代码中,使用了Redis的管道(pipeline)技术,将多个命令一次性发送给Redis服务器,避免了多次通信导致的性能损失。

2. 漏桶法

漏桶法是一种流量整形(shaping)的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请求放入一个由固定容量的桶中,然后以固定的速度从桶中取出请求进行处理,如果桶中的请求已满,则拒绝该请求。

Redis中,可以使用ZADD命令和ZREMRANGEBYSCORE命令来实现漏桶法。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capacity, rate, now):
    key = f'{user_id}:{action_key}'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zadd(key, {now: now})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 - capacity)
        pipe.zcard(key)
        pipe.expire(key, capacity / rate + 1)
        count = pipe.execute()[2]
    return count <= capacity

上述代码中,使用了Redis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技术,将请求的时间戳作为有序集合的值,并按时间顺序排序。然后,使用ZREMRANGEBYSCORE命令,删除过期的请求。最后,使用ZCARD命令,获取当前桶中请求的个数,以判断是否超出了桶的容量。

3. 令牌桶法

令牌桶法是一种流量控制(control)的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请求放入一个由固定容量的桶中,然后以固定的速度从桶中取出令牌,只有拥有令牌的请求才能被处理,否则拒绝该请求。

Redis中,可以使用ZADD命令和ZREMRANGEBYSCORE命令来实现令牌桶法。

def is_action_allowed(user_id, action_key, capacity, rate, now, num):
    key = f'{user_id}:{action_key}'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zadd(key, {now: now})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 - capacity)
        pipe.zrange(key, 0, -1, withscores=True)
        pipe.expire(key, capacity / rate + 1)
        result = pipe.execute()
    stored_time = result[2][0][1]
    count = len(result[2])
    earliest_time = result[2][0][1] if count > 0 else 0
    interval = stored_time - earliest_time
    incr = interval * rate
    if incr < num:
        return False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pipe.zremrangebyrank(key, 0, num - 1)
        pipe.execute()
    return True

上述代码中,使用了与漏桶法相同的Redis有序集合技术,并在有序集合中存储请求时间戳。然后,使用ZRANGE命令获取有序集合中的时间戳,并计算出有多少个令牌可以使用。最后,根据令牌数量判断该请求是否允许被处理。

总结

Redis提供了多种数据类型和命令,可以灵活实现限流功能。本文介绍了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时间窗口法、漏桶法和令牌桶法。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限流算法,以达到最佳的流量控制效果。

示例1:运用时间窗口法实现限流去重

如在博客中,一个IP一分钟只能评论一次,基于这种场景可以采用时间窗口法,代码如下:

def redis_view(request):
    user = request.POST.get('user', None)
    comment = request.POST.get('comment', None)
    if user and comment:
        key = f'comment:{user}'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 INCR将值+1,EXPIRE等同于牌桶算法的删除时间
            pipe.incr(key)
            pipe.expire(key, 60)
            count = pipe.execute()[0]
        if count == 1:
            # 保存评论等其他操作
            pass
        else:
            # 拒绝评论等其他操作
            pass
    return HttpResponse('ok')

示例2:运用漏桶法实现限流

如在博客中,用户提交内容过于频繁会导致服务器频繁压力,容易造成崩溃。因此需要在服务器层面上采取限制措施,基于这种场景可以采用漏桶算法,代码如下:

def redis_view(request):
    user = request.POST.get('user', None)
    content = request.POST.get('content', None)
    if user and content:
        now = int(time.time() * 1000)
        key = f'user:content:{user}'
        with redis.pipeline() as pipe:
            # 队列的大小
            pipe.zadd(key, {now:now})
            # 时间范围内过期时间点,超过这个时间所有值都要删除
            pipe.zremrangebyscore(key, 0, now - 60 * 1000)
            # 当前队列的大小
            pipe.zcard(key)
            pipe.expire(key, 60)
            count = pipe.execute()[2]
        if count <= 10:
            # 保存内容等其他操作
            pass
        else:
            # 拒绝提交等其他操作
            pass
    return HttpResponse('ok')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很频繁,可以修改60s这个参数的大小,以适应更多的场景。

以上是两个基于时间窗口法和漏桶法的限流示例,仅供参考。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解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 Python技术站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22日

相关文章

  • 如何利用shell开发keepalived启动脚本

    当使用keepalived作为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时,启动脚本是非常重要的。启动脚本的正确编写可以确保keepalived的稳定工作。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hell编写keepalived启动脚本的完整攻略。这个过程需要在Linux环境下进行,以下是需要的步骤: 步骤1:确认文件权限 在编写脚本之前,需要确认keepalived的安装路径以及启动脚本的文件权限。…

    database 2023年5月22日
    00
  • 数据模型的构建块

    数据模型是指对现实世界中数据进行抽象和描述的方法,通常用于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分析。数据模型的构建需要有几个基础构建块: 1. 实体 实体是指存在于设计领域中的个体、事物、概念或事件,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元素。实体通常与数据库中的表格相对应。 例如,假设我们要构建一个在线商城的数据模型。一个基本实体可以是“商品”,包括商品ID、商品名称、商品描述、价格等属性。这…

    database 2023年3月27日
    00
  • sql server 创建临时表的使用说明

    创建临时表是SQL Server中常用的一种操作,可以在查询过程中临时存储数据,方便后续使用,同时也不会占用数据库中的实际表格。本文将介绍如何创建临时表并使用它,涉及到创建、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1. 创建临时表的语法 在SQL Server中,创建临时表需要使用CREATE TABLE语句。临时表分为本地临时表和全局临时表两种,本地临时表只能在当前会话…

    database 2023年5月21日
    00
  • mysql入门之1小时学会MySQL基础

    mysql入门之1小时学会MySQL基础 简介 MySQ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最流行的RDBMS之一。 本文将介绍MySQL的基础知识,包括安装、配置、创建表、插入和查询数据等。 安装和配置MySQL 安装MySQL 在Ubuntu和Debian系统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sudo apt-get update &&…

    database 2023年5月22日
    00
  • MySql数据类型教程示例详解

    MySql数据类型教程示例详解 什么是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指在编程中用于定义变量或常量的类型,每一个数据类型在计算机内存中占用一定的空间,定义不同数据类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处理不同的数据。 MySql的数据类型 MySql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数字、字符、时间等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数字类型 TINYINT:1字节,范围为-128到127的有符号整数或0到2…

    database 2023年5月22日
    00
  • Oracle 查询死锁并解锁的终极处理方法

    Oracle 查询死锁并解锁的终极处理方法 死锁是数据库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导致应用程序被挂起、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本文将介绍Oracle查询死锁并解锁的终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死锁 Oracle提供了一些技术来检查是否存在死锁: 查询v$session视图 sqlSELECT s.sid, s.serial#, l.*, dec…

    database 2023年5月21日
    00
  • Java8新特性之再见Permgen_动力节点Java学院整理

    Java8新特性之再见Permgen – 完整攻略 介绍 Java8 是 Java 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Java8 新增了很多实用的语法和功能,其中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永久带(Permgen)的消失,被元数据区取代。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个新特性,并提供示例。 永久带与元数据区 在 Java 虚拟机的早期版本(1.7及以前)中,类的元数据信息存储在一个叫做“永…

    database 2023年5月21日
    00
  • 常用的数据库都有哪些?

    关系型数据库(RDBMS) 关系型数据库(RDBMS)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数据库类型之一。它们使用SQL来管理和存储数据,并且将数据保存到表格中。在这种数据库类型中,每个表格包含一个键,以确保唯一性。表格之间使用关联建立连接,以支持多表查询。 优点: 数据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维护 支持事务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支持强大的查询功能,支持复杂的数据关系…

    数据库 2023年3月8日
    00
合作推广
合作推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