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getMore()函数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1. 简介
getMore()
函数是MongoDB中查询操作的一部分。它用于继续获取指向一个cursor的下一批文档。通常在一次查询中,MongoDB会自动批量发回结果,但如果结果集很大,它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查询结果。在这种情况下,getMore()
可以被用来获取更多的文档,以避免超时错误。
2. 使用方法
在MongoDB shell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访问getMore()
函数:
db.<collection>.find().batchSize(<batchSize>).forEach(printjson)
其中<collection>
是你要查询的集合,<batchSize>
是你想要一次获取的文档数量。在此命令中,使用batchSize()
函数指定每个批次的文档条数。<batchsize>
的默认值为 101。
使用forEach()
函数可以将find()
命令的结果集逐一返回给函数(printjson)。然后,每次使用该函数时,getMore()
都会被自动调用来获取文档,直到没有剩余的文档。
3. 实例
示意图
示例一
我们假设你有一个包含10,000个文档的集合。对于这样一个大集合,在使用find()来获取所有文档时,它可能会运行非常缓慢。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获取所有文档:
db.myCollection.find({}).batchSize(100).forEach(printjson)
它将每批获取100个文档,然后使用getMore()
函数调用它们,直到没有剩余的文档。
示例二
有时候你需要在批量查询的结果集之间提供某些标记。这是通过添加查询操作中的cursorId字段来实现的。以下示例演示如何将这个标记添加到查询结果中:
db.myCollection.find({}).batchSize(100).forEach(function(doc) {
printjson(doc);
if(doc._id === 10) {
cursorId = doc.$_id;
}
})
在这个示例中,如果查询结果中存在一个文档的_id是10,则变量cursorId将设置为该文档的_id。如果你想在以后的操作中继续处理这批查询,可以将cursorId传递回使用它的查询中。
4. 总结
使用getMore()
函数可以帮助你完成大集合的查询任务。为了获取更好的效率,可以使用batchSize()
函数来设置每个批次的文档数量。当需要在批量查询结果之间传递标记时,可以添加游标ID。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解MongoDB的get_more()函数:获取更多的查询结果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