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8.0 DDL原子性特性及实现原理攻略
什么是DDL操作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包含了用来创建(CREATE)、修改(ALTER)、删除(DROP)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过程等)的语句。对于MySQL而言,通过执行各种DDL操作可以创建,修改数据库对象,从而达到管理数据的目的。
DDL对原始数据的影响
在进行DDL操作之前,可能会有很多用户会操作查看数据库中的表数据信息,此时数据库会阻塞他们的操作过程,并且等待DDL操作执行完毕,才会释放所有被阻塞的操作。
事实上,有时候部分DDL操作在执行过程中会被中断(如查询或者上锁),导致数据库中存在部分DDL修改结果未完成的情况,使得数据变得不可预测或者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MySQL 8.0引入了DDL原子性特性以及实现原理:
DDL原子性特性
在MySQL 8.0中,DDL语句执行过程中引入了DDL原子性特性,即DDL操作发生在事务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DDL操作失败,事务将直接回滚,从而避免了数据丢失或者类似的情况出现。
因此,DDL原子性特性保证了DDL操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也保证了没有DDL操作产生的副作用影响到事务:
DDL原子性实现原理
MySQL 8.0通过引入redo log和binlog来实现DDL原子性。其中:
- Redo Log:保存了语句执行后生成的物理操作地址,用于数据恢复。
- Binlog:记录DDL操作本身,对于MySQL数据完整性和恢复性非常重要。
对于MySQL 8.0而言,它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DDL原子性的保证:
- 事务绑定DDL操作
通过将DDL操作包含在事务当中,可以保证DDL语句自始至终都在一个事务内完成,从而避免DDL操作失败引起的数据损失。
示例:
BEGIN;
ALTER TABLE my_table ADD COLUMN new_column INT;
COMMIT;
将DDL语句包含在事务中,保证了整个操作都在一个事务内完成。
- 锁表操作
MySQL 8.0采用了锁表操作的方式,确保DDL操作被成功完成。系统会自动获取表级别的MDL锁,防止其他操作或者DDL操作同时进行。
示例:
ALTER TABLE my_table LOCK=EXCLUSIVE;
通过锁定操作的方式,保证DDL操作的原子性和事务内的完整性。
总结
MySQL 8.0通过引入DDL原子性特性以及实现原理保证了DDL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需要进行需要更改数据结构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事务或者锁表等操作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以上就是关于MySQL 8.0 DDL原子性特性及实现原理的详细说明,希望对使用MySQL 8.0的用户有所帮助。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ySQL8.0 DDL原子性特性及实现原理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