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是数据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 Linux 备份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三种。接下来我将就这三种备份策略提供完整的攻略进行讲解,包括每种备份策略的详细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并针对每种备份策略,请提供两个示例说明。
1. 完全备份
完全备份是指将源数据全部备份,将源文件目录结构及其内容全部复制到备份位置。这种备份策略的优点是数据完整性强,缺点是备份的时间和空间占用都比较大。
-
备份过程:
```Shell
tar -zcvpsf /path/to/backup.tar.gz /path/to/source/directory
```
其中,
-z
表示使用 gzip 压缩备份文件;-c
表示创建新的备份文件;-v
表示显示备份过程;-p
表示保存文件的权限信息;-s
表示在备份时,如果有软链接则备份源文件而非软链接。 -
优点:数据完整性强,恢复速度快
- 缺点:备份时间长,空间占用大
- 适用场景:少量数据的备份、对数据完整性要求高时
示例1:
对于网站的静态文件备份,数据少,而且每次修改的频率也不高。可以使用完全备份进行备份。
# tar -zcvpsf /home/website/static_backup.tar.gz /home/website/static/
示例2:
服务器的全量备份一般使用完全备份策略,可以备份每个分区和系统文件,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可以快速地恢复服务器。
# tar -zcvpsf /backup/server_full.tar.gz /
2. 增量备份
增量备份是只备份源数据的更新部分,与全量备份相比,增量备份可以节省时间和存储空间,但恢复数据的过程相对慢。
-
备份过程:
```Shell
tar -zcvpsf /path/to/incremental_backup.tar.gz --listed-incremental=/path/to/snapshot /path/to/source
```
其中,
--listed-incremental
表示生成一个快照,用于记录源数据与备份数据的差异;/path/to/source
为源数据所在的目录。 -
优点:节省时间和空间
- 缺点:恢复速度相对慢
- 适用场景:源数据更新频繁时
示例1:
假设一个数据目录 /data
的数据更新频繁,可以使用增量备份策略进行备份。
# tar -zcvpsf /backup/incr_bak_$(date +%Y%m%d).tar.gz --listed-incremental=/backup/snap_$(date +%Y%m%d).txt /data/
示例2:
对于容量较大的MySQL数据库,可以使用增量备份保存每次的数据更新,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可以一次性恢复增量备份来达到完整数据的恢复。
# mysqldump db_name > /backup/db_name.bak
# mysqldump db_name --tables table1 table2 > /backup/table1_table2_inc_bak.bak
3. 差异备份
差异备份是在进行第一次全量备份后,每次备份的数据是源数据与前一次备份之间的变化,即只备份与上一次备份之间的变化。
-
备份过程:
```Shell
rsync -avz --delete /path/to/source /path/to/destination
```
其中,
-a
表示归档模式,保持文件的原有属性;-v
表示输出备份的过程;-z
表示对备份进行压缩;--delete
表示删除目标目录中源文件已不存在的文件。 -
优点:备份速度比增量备份快,节约存储空间。
- 缺点:恢复速度较慢。
- 适用场景:源数据变更频繁时,数据量较大时。
示例1:
假设一个数据目录 /data
的变更频繁,使用差异备份,每天备份数据并保留30天备份。
# rsync -avz --delete /data /backup/data/
示例2:
假设服务器的www目录有很多小文件,用tar或者gzip压缩备份,存储空间浪费,容易出现各种毛病。使用差异备份,存储空间更少,速度快,操作更方便。
# rsync -avz --delete /var/www /backup/www/
以上是Linux备份策略详细攻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三种。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备份策略,可以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提高备份的效率,并在数据恢复时加快恢复速度。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Linux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详解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