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开发技巧之海象运算符的三种运用方式
什么是海象运算符?
海象运算符(walrus operator),是Python3.8版本新增加的一种运算符,使用符号为“:=”,其作用是在表达式中执行赋值操作并返回赋值的值。这种运算符非常适合需要多次调用相同表达式的场景,并且还可以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提高可读性和开发效率。在Python3.8中,海象运算符已经被广泛应用。
海象运算符的三种运用方式
1. 简单赋值
可以使用海象运算符对表达式进行简单赋值,在返回值的同时完成变量的赋值操作。比如下面的示例:
import random
while (n := random.randint(0, 10)) != 5:
print(n)
上面的例子中,使用海象运算符完成了变量n的赋值操作,并且在表达式中调用了一个随机数生成的函数,直到n的值等于5时退出循环。
2. 过滤操作
在过滤操作中,海象运算符可以用来处理需要反复调用表达式的场景。例如下面的代码:
lines = ['hello world', 'hello android', 'hi apple', 'bye bye']
result = [s.upper() for s in lines if (n := len(s)) > 10]
print(result)
这段代码中,使用海象运算符对变量n进行了赋值,这个变量记录了每个元素的字符长度,在if语句中判断长度是否大于10,如果是则将该元素的大写字符串放入result列表中。
3. 多重赋值
在Python中,海象运算符还可以用在多重赋值的场景中,可以将一个表达式的结果同时赋给多个变量。例如下面的示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erson = namedtuple('Person', ['name', 'age'])
people = [{'name': 'Adam', 'age': 28}, {'name': 'Bob', 'age': 25}, {'name': 'Claire', 'age': 32}]
result = [p for p in people if (p := Person(p['name'], p['age'])).age > 27]
print(result)
上面的代码中,使用海象运算符将字典转换为Person对象,并对从每个Person对象中获取的age属性进行了比较,如果大于27,则将该Person对象加入到结果列表中。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Python3.8中新增加的海象运算符,并了解了其适用的三种运用方式。通过合理利用海象运算符,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高效,进而提高生产力。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Python开发技巧之海象运算符的三种运用方式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