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MySQL持久化和回滚的原理
1. 持久化和回滚的概念
在数据库中,持久化指的是在数据被写入磁盘后仍能保持其状态的能力,即使数据库服务器意外关闭,也能够恢复之前的状态。而回滚指的是当操作失误或出错时,撤销已完成的操作,回到未完成操作前的状态。
2. MySQL持久化技术
MySQL使用了多种持久化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其中最常用的是日志和InnoDB存储引擎。
2.1 日志
MySQL有两种类型的日志:二进制日志和事务日志。二进制日志(binlog)记录了所有的修改操作,用于从数据库进行备份和复制。事务日志(redo log)记录了正在进行的事务的修改,用于在服务器重启后进行恢复。
当发生写操作时,MySQL首先将数据写入内存中的缓冲池(buffer pool),然后将相应的日志信息写入日志文件中,称为“写 Ahead Logging”(WAL)。通过这种方式,即使缓冲池中的数据未来被写入磁盘,也可以使用日志信息来进行恢复。
2.2 InnoDB存储引擎
InnoDB存储引擎支持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事务和行级锁定,并使用了缓冲池和日志来提高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InnoDB在执行事务时,将所有操作分为一个一个的改变,即“修改页面”(page),每个“修改页面”包含了对于一组行(row)的修改操作,每次修改操作都会记录在操作日志中。在事务提交之前,所有的修改操作都在缓冲池中完成。当事务提交时,先将事务日志写入磁盘,再记录修改操作到磁盘中,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写入数据到磁盘之前服务器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日志信息进行恢复。
3. 回滚
MySQL提供了两种回滚方式:物理回滚和逻辑回滚。
3.1 物理回滚
物理回滚是通过备份数据库并恢复到备份点来实现的。当意外关闭或其他问题导致数据损坏,则需要使用物理回滚恢复到备份点。物理回滚可恢复所有数据,但需要时间较长。
3.2 逻辑回滚
逻辑回滚是通过撤销未提交的事务来实现的。当事务未提交时,可以通过逻辑回滚将其回滚到执行该事务前的状态。在InnoDB中,日志的某些段(segment)可用于执行逻辑回滚。
4. 实例分析
4.1 插入新数据
当在MySQL中完成插入新数据的操作时,先将新数据存储在缓冲池中。接着,MySQL将新数据的日志信息写入redo log,如果此时MySQL意外关闭,则可以通过读取redo log来执行回滚操作。
4.2 修改数据
当在MySQL中完成修改数据的操作时,MySQL将修改的日志信息写入缓冲池和redo log中。在InnoDB存储引擎中,被修改的数据被存储在对应的行(row)中,例如,修改用户表(user)中ID为1的用户的数据时,将更新该用户的行。
如果MySQL意外关闭,则可以通过日志信息将数据恢复到最后一次写入日志的状态。与通过物理回滚恢复数据相比,逻辑回滚操作的速度较快。
5. 总结
MySQL持久化技术的核心是日志和InnoDB存储引擎。日志可以保证数据在服务器崩溃前完成备份和恢复操作。InnoDB存储引擎采用多种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支持ACID事务和行级锁。逻辑回滚和物理回滚是MySQL提供的两种回滚方式。通过这些技术和操作,可以确保MySQL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性和一致性。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网上资料,仅供参考。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文搞懂MySQL持久化和回滚的原理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