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的目标检测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利用不同尺寸的滑动窗口框住图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候选区域;
(2)提取候选区域相关的视觉特征。比如人脸检测常用的Harr特征;行人检测和普通目标检测常用的HOG特征等;
(3)利用分类器进行识别,比如常用的SVM模型;
2. 目标检测领域的深度学习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 一阶段(One Stage ):不需要产生候选框,直接将目标框定位的问题转化为回归(Regression)问题处理(Process)。常见的算法有YOLO、SSD等等。
- 两阶段(Two Stages):首先由算法(algorithm)生成一系列作为样本的候选框,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Sample)分类。常见的算法有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等。
- 基于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的,如R-CNN、SPP-net、Fast R-CNN、Faster R-CNN、R-FCN;
- 基于端到端(End-to-End),无需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的,如YOLO、SSD。
对于上述两种方式,基于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的方法在检测准确率和定位精度上占优,基于端到端(End-to-End)的算法速度占优。相对于R-CNN系列的“看两眼”(候选框提取和分类),YOLO只需要“看一眼”。总之,目前来说,基于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的方法依然占据上风,但端到端的方法速度上优势明显,至于后续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xiaoboge/p/10544336.html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目标检测算法综述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