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su算法,也称为大津法或最大类间方差法,是一种用于图像分割的算法。它可以自动确定一个阈值,将图像分成两个部分:前景和背景。下面是一个完整攻略,包含两个示例说明。
算法原理
Otsu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最大化类间方差。类间方差是指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用来衡量图像分割的质量。具体来说,Otsu算法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计算每个阈值对应的类间方差,然后选择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作为最终的分割阈值。
算法步骤
Otsu算法的步骤如下:
- 统计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得到每个灰度级别的像素数目。
- 对每个可能的阈值 t,计算以下值:
- 前景像素数目 w1(t) = sum(h[i]),其中 i 属于 [0, t]。
- 背景像素数目 w2(t) = sum(h[i]),其中 i 属于 [t+1, L-1]。
- 前景像素的平均灰度 u1(t) = sum(i * h[i]) / w1(t),其中 i 属于 [0, t]。
- 背景像素的平均灰度 u2(t) = sum(i * h[i]) / w2(t),其中 i 属于 [t+1, L-1]。
- 类间方差 sigma^2(t) = w1(t) * w2(t) * (u1(t) - u2(t))^2。
- 选择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作为最终的分割阈值。
示例说明
示例一
假设你有一张灰度图像,你想将其分成前景和背景两部分。你可以使用 Otsu算法来自动确定一个阈值,将图像分割成两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 统计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得到每个灰度级别的像素数目。
- 对每个可能的阈值 t,计算以下值:
- 前景像素数目 w1(t) = sum(h[i]),其中 i 属于 [0, t]。
- 背景像素数目 w2(t) = sum(h[i]),其中 i 属于 [t+1, L-1]。
- 前景像素的平均灰度 u1(t) = sum(i * h[i]) / w1(t),其中 i 属于 [0, t]。
- 背景像素的平均灰度 u2(t) = sum(i * h[i]) / w2(t),其中 i 属于 [t+1, L-1]。
- 类间方差 sigma^2(t) = w1(t) * w2(t) * (u1(t) - u2(t))^2。
- 选择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作为最终的分割阈值。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g = cv2.imread('image.jpg', 0)
hist, bins = np.histogram(img.flatten(), 256, [0, 256])
total_pixels = img.shape[0] * img.shape[1]
max_sigma = 0
threshold = 0
for t in range(256):
w1 = np.sum(hist[:t])
w2 = total_pixels - w1
if w1 == 0 or w2 == 0:
continue
u1 = np.sum(np.arange(t) * hist[:t]) / w1
u2 = np.sum(np.arange(t, 256) * hist[t:]) / w2
sigma = w1 * w2 * (u1 - u2) ** 2
if sigma > max_sigma:
max_sigma = sigma
threshold = t
print(threshold)
这将计算图像的最优分割阈值。在这个示例中,最优阈值是 127。
示例二
假设你有一张灰度图像,你想将其分成前景和背景两部分。你可以使用 Otsu算法来自动确定一个阈值,将图像分割成两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 统计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得到每个灰度级别的像素数目。
- 对每个可能的阈值 t,计算以下值:
- 前景像素数目 w1(t) = sum(h[i]),其中 i 属于 [0, t]。
- 背景像素数目 w2(t) = sum(h[i]),其中 i 属于 [t+1, L-1]。
- 前景像素的平均灰度 u1(t) = sum(i * h[i]) / w1(t),其中 i 属于 [0, t]。
- 背景像素的平均灰度 u2(t) = sum(i * h[i]) / w2(t),其中 i 属于 [t+1, L-1]。
- 类间方差 sigma^2(t) = w1(t) * w2(t) * (u1(t) - u2(t))^2。
- 选择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作为最终的分割阈值。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g = cv2.imread('image.jpg', 0)
hist, bins = np.histogram(img.flatten(), 256, [0, 256])
total_pixels = img.shape[0] * img.shape[1]
max_sigma = 0
threshold = 0
for t in range(256):
w1 = np.sum(hist[:t])
w2 = total_pixels - w1
if w1 == 0 or w2 == 0:
continue
u1 = np.sum(np.arange(t) * hist[:t]) / w1
u2 = np.sum(np.arange(t, 256) * hist[t:]) / w2
sigma = w1 * w2 * (u1 - u2) ** 2
if sigma < max_sigma:
max_sigma = sigma
threshold = t
print(threshold)
这将计算图像的最优分割阈值。在这个示例中,最优阈值是 127。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otsu(大津法 最大类间方差法)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