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C语言实现汉诺塔的攻略:
1. 题目背景
汉诺塔是专家们引以为豪的经典问题。这个问题是由法国人Edouard Lucas在1883年所发明的。汉诺塔(又称河内塔)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其分为三根不同大小的柱子,要求把中间柱子上面的n个盘子移动到右边的柱子(不能直接从中间移动到右边),并保证大盘子在小盘子上面。下文将通过C语言来实现解决该问题。
2. 问题分析
以下我们记录汉诺塔的三根柱子为A、B、C。假设有n个盘子,我们的目标是将A柱子上的所有盘子移动到C柱子上。其中的移动规则如下:
-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
-
盘子只能从大到小从上往下放;
-
每次移动必须的确保大盘子在小盘子上面;
-
移动后不可将盘子往回移动;
-
盘子在三个柱子之间的移动路径的图形展示如下:
A | B | C
---------
1 | |
2 | |
3 | |
... | |
n-1 | |
n | |
---------
根据以上规则,我们可以看出,在将n个盘子从A柱子移动到C柱子的过程中,需要先将n-1个盘子从A移动到B,再将最大的盘子直接从A移动到C,最后将n-1个盘子从B移动到C。这样一来我们又将大问题分解成了三个子问题,这三个部分均可以通过递归来解决。
3. 代码实现
实现汉诺塔的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void Hanoi(int n, char A, char B, char C) {
if (n == 1) {
printf("%c -> %c\n", A, C);
return;
}
Hanoi(n - 1, A, C, B);
printf("%c -> %c\n", A, C);
Hanoi(n - 1, B, A, C);
}
int main() {
int n;
printf("请输入汉诺塔盘数:");
scanf("%d", &n);
Hanoi(n,'A','B','C');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变量n
表示汉诺塔的盘子数量。函数Hanoi用来递归实现汉诺塔问题,参数A、B、C分别表示三根柱子的编号。变量A代表初始状态的柱子,变量C代表目标状态的柱子,变量B代表通过递归所使用的柱子。当问题分解到最简单的未分解情况时,即只有一个盘子时,就可以直接将其从某个柱子上移动到另外一个柱子上。在这里我们直接运用了递归算法对子问题进行处理。为了更好的展示运行结果,在输出时借助printf
函数将指定字符从某一个柱子移动到另一个柱子上。
4. 示例说明
示例1:
假设只有1个盘子时,某一个正确的输出为:
```
A -> C
```
这时候只需要将A柱子上的盘子移动到C柱子上即可。
示例2:
假设有3个盘子时,某一个正确的输出为:
```
A -> C
A -> B
C -> B
A -> C
B -> A
B -> C
A -> C
```
在此时,我们可以分解成两个子问题,Hanoi(2, A, C, B)和Hanoi(2, B, A, C),并按照递归的规则,将3号盘先移动到某个柱子上,再将1 ~ 2号盘通过递归移动到目标柱子上,最后将这个柱子上的盘子通过递归移动到目标柱子C上。
5. 总结
通过以上这份代码的实现,我们深入的了解了汉诺塔问题。我们通过了解汉诺塔的位置策略,将汉诺塔的问题分解成了三个子问题,并通过递归算法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既加强了我们的基础算法能力,同时对于递归算法的思想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C语言实现汉诺塔(图文详解)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