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详解字符串在Python内部是如何省内存的完整攻略:
1. 字符串池
Python字符串内部是通过一种叫做“字符串池”的机制来省内存的。所谓字符串池,就是把所有出现过的字符串都保存起来,下次如果有相同的字符串,就直接返回内存中已经保存的那个字符串的引用,而不需要重新创建一遍。这个池子是全局的,对所有的Python代码都是共享的,因此理论上有可能遇到和预期不太一样的情况。
示例一:
a = 'hello'
b = 'hello'
c = 'he' + 'llo'
d = 'h' + 'ello'
print('id(a):', id(a))
print('id(b):', id(b))
print('id(c):', id(c))
print('id(d):', id(d))
输出结果:
id(a): 140574166601920
id(b): 140574166601920
id(c): 140574166601920
id(d): 140574166538208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a和b都是'hello'字符串的引用,它们的内存地址是相同的。c也是'hello'字符串的引用,它的内存地址也和a、b相同,而d则是另一份内存地址。这是因为c的内容是通过字符串拼接得到的,因此它在字符串池中也有一个引用。而d中的'h'和'ello'是分别创建的两个字符串,合并后的结果也是一个新的字符串,因此在字符串池中没有对应的引用。
总之,只要两个字符串内容相同,它们在内存中只会存在一份,多个变量都可以指向它。
2. 字符串共享
Python字符串也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了就不能被修改。这时候,如果我们想对字符串进行操作,比如拼接、切片、转换大小写等,就必须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但是,由于Python使用的是“字符串池”,所以多个字符串之间可以共享底层的字符数组,来达到省内存的目的。
示例二:
a = 'hello'
b = a + 'world'
print('id(a):', id(a))
print('id(b):', id(b))
输出结果:
id(a): 140574166601920
id(b): 140574166693360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字符串b是通过字符串拼接得到的,但是它和a不是同一个对象。但是要注意的是,a和b中的'hello'实际上是共享底层字符数组的,因为字符串不可变,所以'a'并没有被修改,'b'仅仅是对'a'的复制,并在它的基础上追加了'world'。如果两个字符串的内容只有一部分不同,那么它们共享的字符数组的长度就会很大,这时可以用切片结构来缩小需要共享的数组长度。
总之,通过字符串共享机制,Python可以在保持字符串不可变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存的使用。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详解字符串在Python内部是如何省内存的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