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中的 List 是支持双链表的,基于此可实现常见的队列和栈等数据结构。
实现原理
Redis 中的 List 其实就是一个双向链表:每个节点上存储了元素值(例如字符串等),以及该节点的前驱和后继节点的指针。同时,List 还维护了链表头和尾节点的指针,以便快速访问链表的两端。
在 Redis 中,List 内部采用 ziplist(紧凑列表)或 linked list(双端链表)两种数据结构表示。其中,ziplist 是一种压缩方式的数据结构,适用于小规模元素的列表。当元素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Redis 会自动转换成 linked list。
List 命令
Redis 支持的 List 命令如下:
- LPUSH key element [element ...]:从链表左侧插入元素
- RPUSH key element [element ...]:从链表右侧插入元素
- LPOP key:弹出链表左侧元素
- RPOP key:弹出链表右侧元素
- LRANGE key start stop:获取链表中指定范围的所有元素
- LINDEX key index:获取链表中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
- LLEN key:获取链表的长度
- LREM key count element:根据元素值从链表中删除指定数量的元素
- 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element:在链表中查找指定元素值 pivot,以 pivot 的前(BEFORE)或后(AFTER)位置插入指定元素值 element
其中,LPUSH 和 RPUSH 命令可以同时添加多个元素,而 LREM 命令可以指定删除元素的数量。
示例
- 以下示例演示了基本的 List 操作:
redis> LPUSH mylist A B C
(integer) 3
redis> RPUSH mylist D E F
(integer) 6
redis> LRANGE mylist 0 -1
1) C
2) B
3) A
4) D
5) E
6) F
redis> LPOP mylist
"C"
redis> RPOP mylist
"F"
redis> LLEN mylist
4
redis> LINSERT mylist BEFORE B X
(integer) 5
redis> LRANGE mylist 0 -1
1) C
2) X
3) B
4) A
5) D
6) E
redis> LREM mylist 2 A
(integer) 2
redis> LRANGE mylist 0 -1
1) C
2) X
3) B
4) D
5) E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用 LPUSH 和 RPUSH 命令向 mylist 中插入了一些元素。然后使用 LRANGE 命令打印出了链表中的所有元素,发现它们都是按照插入顺序排列的。接着使用 LPOP 和 RPOP 命令弹出了链表的两端元素。通过 LLEN 命令获取了当前链表的长度,同时通过 LINSERT 命令在列表中插入了一个新元素 X。最后使用 LREM 命令删除了两个元素 A,通过再次使用 LRANGE 命令验证了删除结果。
- 以下示例演示了 List 的高级应用:利用 List 实现最简单的分布式锁。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 连接 Redis
client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申请分布式锁
def acquire_lock(lock_name, acquire_timeout=10):
identifier = str(time.time())
lock_key = "lock:" + lock_name
while acquire_timeout > 0:
if client.setnx(lock_key, identifier):
client.expire(lock_key, 10)
return identifier
acquire_timeout -= 1
time.sleep(1)
return None
# 释放分布式锁
def release_lock(lock_name, identifier):
lock_key = "lock:" + lock_name
while True:
client.watch(lock_key)
if client.get(lock_key) == identifier:
with client.pipeline() as pipe:
pipe.multi()
pipe.delete(lock_key)
pipe.execute()
return True
client.unwatch()
break
return False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通过 acquire_lock 函数尝试获取名为 lock_name 的分布式锁,并返回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identifier。该函数采取轮询机制,若在 acquire_timeout 秒内成功获取锁,则返回该标识符;若超时未能获取到锁,则返回 None。注意到该锁具有自动过期机制,锁的有效期为 10 秒。
在 acquire_lock 之后,我们可以在获取到锁的前提下执行某些操作。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再需要锁,就可以调用 release_lock 函数主动释放锁,传入参数 lock_name 和之前申请锁时的标识符 identifier,该函数会检查当前的锁是否属于 identifier,如果是,则删除该锁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dis中List实现双链表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