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算法
基本原理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型结构来进行决策分析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决策过程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决策问题,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组合来求解最终决策。根据决策树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决策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更加清晰地判断出每一个决策的优缺点。
决策树算法主要包含三个部分:选择特征、划分数据集以及生成决策树。选择特征就是在众多特征中选择出最优的特征用于划分数据集。划分数据集是根据选择的特征将原始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子集。生成决策树则是递归地对每个子集进行选择特征、划分数据集和生成决策树操作。
示例
以鸢尾花数据集为例,我们将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分类。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特征来进行划分。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增益或者基尼指数来度量划分的好坏。这里我们采用信息增益。
对于鸢尾花数据集,我们可以选择花萼长度(sepal length)、花萼宽度(sepal width)、花瓣长度(petal length)、花瓣宽度(petal width)这4个特征进行分类。
我们以花瓣长度作为划分特征,将数据集分成两个子集:花瓣长度<=2.45cm的数据集和花瓣长度>2.45cm的数据集。
然后,我们对两个子集分别进行递归划分。对于花瓣长度<=2.45cm的数据集,我们可以再次选择一个特征,如花萼宽度。对于花瓣长度>2.45cm的数据集,我们可以选择花瓣宽度作为划分特征。
递归地进行划分操作,直到数据集不可分割或者达到预设条件。最终得到一个决策树模型。
剪枝原理
基本原理
决策树算法很容易产生过拟合的现象,即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得很好,但是在测试集上的表现却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处理。
剪枝是指在决策树生成过程中,对已经生成的决策树进行简化的过程。它的目的是消除决策树的过拟合现象,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剪枝算法主要有预剪枝和后剪枝两种方法。预剪枝是在生成决策树的时候对节点进行剪枝,比较容易理解和实现。后剪枝是生成完整的决策树之后再对决策树进行剪枝,比较复杂,但是剪枝效果更好。
示例
我们以西瓜数据集为例,先使用决策树算法生成一个决策树模型。然后,我们可以采用后剪枝方法对决策树进行剪枝。
首先,在决策树模型中找到所有非叶节点,并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当前节点及其子树,另一部分为其他节点。然后,使用验证集验证两部分的分类准确率,如果合并后的分类准确率比不合并的分类准确率高,则将两部分合并。
递归地进行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再进行合并为止。最终得到一个经过剪枝的决策树模型,可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决策树算法和剪枝原理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