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树是DBMS中最常用的索引方式之一,它的结构特别适合于用于磁盘等外存储器上,索引方式与传统的B-树类似,但是由于B+树的节点通常可以存储更多的键值对,具有更好的结点利用率和更少的磁盘访问次数,使得B+树在处理大型数据库时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下面我们详细讲解一下B+树的实现过程:
-
首先明确一下,B+树是一种多叉树(也称为M叉树),也就是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所以,它通常有一个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子节点。
-
B+树的内部节点通常包含一个指向子树的指针,和关键字的值。对于一颗m叉B+树,它的内部节点就必须满足:
a. 至少有m/2个孩子节点
b. 孩子结点个数与关键字数目一样
-
B+树的叶子节点通常只包含数据的值,所有的叶子节点被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存放,叶子节点之间使用指针进行连接,方便检索。
-
因为B+树采用的是多叉树,所以在插入删除的特定情况下需要进行节点的拆分与合并,这里我们以插入操作为例。
-
在进行B+树的插入操作时,首先需要找到需要插入的位置,也就是要查找到要插入的叶子节点,如果叶子节点已经存在该值,则对该值进行覆盖,否则需要向其中添加这个值。
-
如果这个叶子节点此时的关键字数量超过了最大限制,必须进行节点分裂,分裂的节点以中间的那个节点为分界点,将原先的节点中小于这个点的键值放入左边的节点中,大于等于这个点的键值放入右边的节点中。然后新创建一个内部节点(可能也需要分裂)并将中间节点的关键字插入到新创建的节点中。
-
由于插入操作可能会导致根节点的变化,所以需要不断递归递归向上操作,直到当前节点的关键字在父节点中合法。
-
对于B+树的删除操作,可以先从树中找到需要删除的叶子节点,然后直接删除即可,如果该节点的关键字数量小于最小限制,那么需要从父节点中借一个关键字或者与兄弟节点进行合并(前提是兄弟节点关键字数量也小于最小限制)。
以上就是关于B+树在DBMS中的完整攻略,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一下它的实现过程:
以一颗3阶B+树为例,如下图所示:
现在,我们要向这个B+树中插入值6,则:
-
通过从根节点开始,检索到第一个大于等于6的叶子节点,也就是节点2。
-
将6插入到节点2中,B+树就变为下面这个样子:
-
由于节点2中的关键字数量已经超过了3,所以需要进行分裂,按照中间位置,我们可以发现4是中间位置的关键字,所以4应该移到新的右节点中,然后新创建一个内部节点,将4置于其中。
-
插入结束后,B+树会变为下面的样子:
- 接下来,我们再向这个B+树中插入值3,按照插入值6的步骤,我们可以找到节点1,并向其插入值3,B+树变为下面这个样子:
-
由于节点1中的关键字数量已经超过了3,所以需要进行分裂,按照中间位置,我们可以发现2是中间位置的关键字,所以2应该移到新的右节点中,然后新创建一个内部节点,将2置于其中。
-
最终的B+树就变为下面这个样子:
这就是一个B+树的插入过程,它包含了节点的分裂、新建内部节点等操作过程,也是B+树的基本结构和实现方式。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DBMS中的B+树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