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算法实现篇之并发标记清除

GC算法实现篇之并发标记清除

简述

并发标记清除是一种适用于堆内存的垃圾回收算法,通常用于大型的应用程序或者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应用程序中。其主要的特点是多线程标记和清除,相对于其他垃圾回收算法,具备了更好的性能表现。

基本流程

并发标记清除的基本流程如下:

  1. 初始状态:堆中的所有对象都被标记为“未标记”

  2. 初始标记:从根对象开始,对所有可达的对象进行标记。该过程是单线程的执行过程,它会暂停用户线程,阻塞整个应用程序。当初始标记完成后,应用程序会恢复运行。

  3. 并发标记:该阶段可以并发运行,也就是说可以和用户线程同时进行。从根对象出发,对所有可达的对象进行标记,并建立一张被标记对象的清单表。

  4. 并发清除:该阶段可以并发运行,只有在完成了并发标记阶段后,才能执行并发清除。清除没有标记过的全对象,并且更新对象引用。

  5. 再标记:该阶段针对第三阶段的并发标记期间存在的问题。由于并发标记过程中,用户线程还在执行,因此必然会出现部分对象的标记状态发生改变,而这些标记状态发生改变的对象需要重新标记。此阶段也是单线程执行的。

  6. 稳定阶段:当第五阶段的再标记完成后,就进入了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用户线程和标记线程都已经停止了,堆中的所有垃圾都被清除掉了。系统进入到一个稳定状态,等待用户线程的下一轮运行。

示例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一下并发标记清除的基本流程。

示例1

假设有以下代码:

public void test(){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for(int i=0;i<1000000;i++){
    list.add("item:"+i);
  }
}

在这个方法中,会创建一个新的ArrayList对象list,并且向其中添加1000000个字符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会创建出非常多的String对象,这些String对象大部分是不需要运行时使用的,因此需要回收。

当JVM调用垃圾回收器时,会执行并发标记清除的算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执行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标记:此时会标记出list对象以及其中的所有String对象,这个过程需要暂停用户线程。

  2. 并发标记:运行时,我们假设JVM创建了4个线程来执行标记操作。在并发标记的过程中,可以和用户线程同时进行操作,这个过程中会标记出所有的可达对象,而不会标记不可达对象。

  3. 并发清除:清除所有未标记的对象,并将存活的对象向空间中移动。

  4. 再标记:由于并发标记的过程中,用户线程可能会改变某些对象的状态,因此需要再次对这些对象进行标记,以保证这些对象不会被误清除。这是一个单线程的过程。

  5. 稳定阶段:此时系统进入到一个稳定状态,等待用户线程的下一轮运行。

示例2

假设有以下代码:

public class Node {
  private Node next;
  private Object value;

  public Node(Objec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void setNext(Node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Node getNext() {
    return next;
  }
}

public void test(){
  Node node1 = new Node("item:1");
  Node node2 = new Node("item:2");
  Node node3 = new Node("item:3");
  node1.setNext(node2);
  node2.setNext(node3);
}

在这个方法中,会创建出3个Node对象,每个对象中都包含一个字符串对象。在将node1和node2、node2和node3连接时,会引用相互指向,形成了一个对象图。当JVM调用垃圾回收器时,会执行并发标记清除的算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执行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标记:此时会标记出node1, node2, node3以及其中的所有字符串对象,这个过程需要暂停用户线程。

  2. 并发标记:运行时,我们假设JVM创建了4个线程来执行标记操作。在并发标记的过程中,可以和用户线程同时进行操作,这个过程中会标记出所有的可达对象,而不会标记不可达对象。

  3. 并发清除:清除所有未标记的对象,并将存活的对象向空间中移动。

  4. 再标记:由于并发标记的过程中,用户线程可能会改变某些对象的状态,因此需要再次对这些对象进行标记,以保证这些对象不会被误清除。这是一个单线程的过程。

  5. 稳定阶段:此时系统进入到一个稳定状态,等待用户线程的下一轮运行。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GC算法实现篇之并发标记清除 - Python技术站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6日

相关文章

  • 详解JUC 常用4大并发工具类

    详解JUC 常用4大并发工具类 什么是JUC? JUC,指的是Java Util Concurrency,是Java在1.5版本中新引入的一个并发工具包,主要提供了在多线程环境下进行协作时所需的工具类和数据结构,包括锁、信号量、线程池等。 为什么需要使用JUC? 在传统的Java并发编程中,我们通常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进行线程同步,同时也可以使…

    多线程 2023年5月16日
    00
  • 使用GDB调试多线程实例详解

    使用GDB调试多线程实例详解: 概述 在多线程中发现错误可能会很困难,因为多个线程可以相互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GDB调试器。GDB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调试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调试各种类型的程序,包括多线程程序。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GDB调试多线程程序。 安装GDB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GDB调试器。在大多数情况下,GDB已经预装在Linux发行…

    多线程 2023年5月17日
    00
  • Python使用asyncio包处理并发详解

    当今网络服务越来越注重并发访问的处理,常见的异步框架有 gevent, twisted, tornado等,而作为一个优秀的异步框架,Python的asyncio更是备受关注。Asyncio 是 Python 3.4 新增的异步IO模块,它提供了基于协程的异步编程方式,使得异步编程更加易用、高效、可控。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Python中使用asyncio包进…

    多线程 2023年5月17日
    00
  • JAVA多线程中join()方法的使用方法

    JAVA多线程中join()方法的使用方法 什么是join()方法 在Java中,通过继承Thread类或实现Runnable接口来创建线程。当主线程想等待某个子线程执行完毕后再进行下一步动作时,可以使用join()方法。 join()方法的作用是:让当前线程等待调用join()方法的线程执行完毕。 join()方法的基本用法 join()方法的基本语法如下…

    多线程 2023年5月16日
    00
  • Java 开启多线程常见的4种方法

    我们来详细讲解“Java 开启多线程常见的4种方法”。 1. 继承 Thread 类 Java 中,线程是通过创建 Thread 类的实例来实现的。当需要开启一个新线程时,可以通过继承 Thread 类,并实现 Thread 类的 run() 方法来创建一个新线程。 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多线程 2023年5月17日
    00
  • Java并发工具类Exchanger的相关知识总结

    Java并发工具类Exchanger的相关知识总结 Exchanger是什么? Exchanger是Java的并发工具类之一,用于实现两个线程之间数据的交换。例如:当线程A需要线程B的数据,线程B需要线程A的数据时,它们可以利用Exchanger来实现数据的交换。 Exchanger提供了以下两个方法: exchange(V x):该方法用于通过Exchan…

    多线程 2023年5月17日
    00
  • Tomcat+Mysql高并发配置优化讲解

    Tomcat+Mysql高并发配置优化讲解 组件简介 Tomcat是一个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开源Web应用服务器,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一个产品。MySQL是一款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Tomcat+MySQL常用于开发Web应用,实现业务逻辑的处理及数据的存储。本文将介绍如何对Tomcat+MySQL进行高并发配置优化。 优化策略 Tomcat优化 调…

    多线程 2023年5月17日
    00
  • linux下c语言的多线程编程

    关于Linux下C语言的多线程编程,可以看做是单CPU多任务或并发执行的模式,使用线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利用率,对于高并发场景下的服务端应用尤为重要。下面是具体的攻略: 一、线程的创建和销毁 Linux下的多线程编程主要用到pthread库,使用pthread库需要包含< pthread.h >头文件。 可以使用pthread_c…

    多线程 2023年5月17日
    00
合作推广
合作推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