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响应的格式一般包括首部和主体两部分,具体格式如下:
HTTP/1.1 状态码 状态文本
Headers1: value1
Headers2: value2
...
HeadersN: valueN
响应主体
其中:
HTTP/1.1
:表示使用的是HTTP协议的版本号,目前大多数网站都使用的是HTTP/1.1版本。状态码
: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是由三位数字组成的数字代码。常见的状态码包括200(OK)、404(Not Found)、500(Internal Server Error)等。状态文本
:与状态码对应的文本说明。Headers
:响应头,是一些键值对,用于传递一些额外的信息,如响应的数据类型、编码方式等。响应主体
:服务器返回的实际数据,可能是HTML、JSON、图片、文本等。
下面是两个HTTP响应的示例:
- 响应状态码为404的示例:
HTTP/1.1 404 Not Found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1234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404 Not Found</title>
</head>
<body>
<h1>404 Not Found</h1>
<p>The requested URL /path/to/file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p>
</body>
</html>
解释:
状态码
是404,表示客户端请求的资源不存在。Content-Type
指定了响应的数据类型为text/html,编码方式为UTF-8。Content-Length
指定了响应主体的大小(单位为字节)。-
响应主体
包含了一个HTML页面,告知客户端该资源不存在。 -
响应状态码为200的示例: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ache-Control: max-age=3600
X-RateLimit-Limit: 5000
X-RateLimit-Remaining: 4988
{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
解释:
状态码
是200,表示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存在,且请求成功(在这个例子里是服务器返回了一段JSON数据)。Content-Type
指定了响应数据的类型为application/json,表示返回的是JSON格式的数据。Cache-Control
指定了响应数据可以缓存的最大时间(单位为秒),该头信息能够减轻服务器负担,提升用户请求响应速度。X-RateLimit-Limit
和X-RateLimit-Remaining
是自定义的头信息,用于记录API积分限制的信息,X-RateLimit-Limit
表示该API的总限制数是5000次/小时,X-RateLimit-Remaining
代表当前分钟已经使用的次数。
以上两个示例分别展示了HTTP响应的两种情况,一个失败的请求(404),一个成功的请求(200)。同时也展示了HTTP响应的格式、响应头信息及响应主体内容。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响应的格式是什么?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