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Mongodb设置TTL索引自动清除数据与过期数据的完整攻略:
什么是TTL索引?
TTL(Time-To-Live)即过期时间,是指一条文档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时限。MongoDB 通过创建 TTL 索引来自动清除过期的文档,TTL 索引是一种在指定时间后自动删除文档的索引类型。它通过在文档中指定一个时间字段,MongoDB会在这个时间字段上创建一个大量小于或等于指定时间的TTL索引值。当这个TTL索引值到达指定时间时,MongoDB会自动删除这个文档。
如何设置TTL索引?
(1)将某个字段设置为时间字段,比如“createAt” 或者 “updateAt” 等,这个字段的存在是为了计算数据过期时间的。
(2)创建TTL索引,参数为:时间字段:1,TTL时间(单位为秒):1。时间字段:1 表示指定创建时间字段为升序排列, TLL时间(单位为秒):1 表示1秒钟过期。
以下是示例代码:
//创建TTL索引,对创建时间为createAt的字段创建索引,过期时间为1秒
db.collection.createIndex({createAt:1},{expireAfterSeconds:1});
很多公司都是按照创建时间来考虑过期时间,这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来设置索引。
(3)插入文档,注意需要在文档中插入时间字段。
以下是示例代码:
// 定义文档数据
var doc = {
"title":"Mongodb设置TTL索引自动清除数据与过期数据的方法",
"createAt":new Date()
}
// 插入文档数据
db.collection.insert(doc);
(4)到期自动删除,无需手动删除。当插入的文档到期后,MongoDB会自动删除。
示例说明
以下是一个更详细的示例,以实现按照时间删除历史数据为例:
-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集合,并且对需要过期的字段创建一个索引。
// 创建collection
db.createCollection("user");
// 创建TTL索引,当createTime字段超时1秒后,MongoDB会自动删除
db.demo.createIndex({"createTime": 1}, {expireAfterSeconds: 1});
- 接下来,我们写代码来模拟插入数据,并且查询已经插入数据的总数量。
// 模拟插入数据
for (var i = 0; i < 1000; i++) {
db.demo.insert({"createTime": new Date(), "name": "user_" + i});
}
// 计算目前数据的总数量
var count = db.demo.find().count();
print("目前插入数据的总数量为: " + count);
- 由于上述代码模拟生成了1000条数据,并且在创建索引的时候设置了TTL索引创建时间为1秒,因此我们需要等待至少1秒才能观察到删除行为。我们可以在1秒后再查询数据的总数量,看看是否有数据被删除。
// 等一秒钟,等待TTL索引时间到期,数据自动删除
sleep(1000);
// 再次计算目前数据的总数量
var count = db.demo.find().count();
print("超时1秒后,剩余数据的总数量为: " + count);
在执行上面的代码后,我们可以发现,在等待TTL索引的时间到达指定值之后,MongoDB自动删除了所有的文档。
至此,Mongodb设置TTL索引自动清除数据与过期数据的方法的攻略完善了。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ongodb设置TTL索引自动清除数据与过期数据的方法 - Python技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