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如果要问当前IT界最热的名词是什么?“云计算”应该当仁不让。
“云计算”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各种讨论和观点层出不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眼花缭乱,而云计算的真身似乎总被云遮雾罩、看不真切。
在中国,自从云计算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被放进“十二五”重点规划后, 各种与“云计算”相关的公司也似雨后春笋般地纷纷破土而出, 似乎一夜间,七色云彩布满神州大地,不光要“彩云”密布, 还要大放异彩! 但现实是残酷的,综观全球,也只有Amazon、Google、Microsoft、Rackspace、Salesforce等推出了相对比较稳定可靠 的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国的产业化情况相当严峻,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对稳定可靠的云计算服务和平台!更要命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如何发展中国云计算的比较 清晰的思路,而总是被某些国际大公司牵着鼻子,大把大把地花着银子!
在这样的现状下,也有很多从业者在思考中国云计算的生态系统的构建问题。但这样做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目前为止还仍然没有相对完善的商业模式 和比较清晰的发展路径可供参考。但这样的思考是必要的,我们只有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才可能真正理解云计算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从而才能把握发展节奏,找到 自己的位置,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
既然如此,本系列博客将从思考云计算的目标入手,一环一环地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找出些规律,得到一些经验性的结论,从而能够谱出云计算的生态系统的大概构成, 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找出点有用的东西出来,也欢迎大家讨论。
2、云计算的目标
云计算该如何定义?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多种观点,但是,讨论云计算的概念,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无论你怎样定义它, 云计算产业都只会循着它内在的力量和规律去发展。所以,我们还是直指问题的核心,探讨云计算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也就是能做什么?对于这一点, 争论很多,总结下来大概是“降低成本”、“创造新价值”、“弹性扩展(Elastic and scalable)”、“用廉价硬件实现高性能计算(commodity hardware)”,“按使用付费(Pay As You Go即PAYG)”,“绿色”等等,细细考量,虽然都能够或多或少表达出云计算的一些特征,但可能有点本末倒置,云计算确实能够带来这些,但却不是它的主 要目标。那么,云计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云计算的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减少甚至消除IT资源和服务在消费环节的障碍,就是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IT资源和服务,他都可以自主 地、方便地获取,也就是必须要给IT资源和服务的消费者们更大的权利和自由,这就需要把资源和服务的主导权交给客户,而这是传统的IT模式所不能满足的。 云计算的出现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消费成为了可能,说起来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自助服务”的IT资源和服务交付模式。
在IT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按需服务”这样的词汇, 这当然也是云计算的一个优势, 我们常说的像“用水和电一样地使用IT资源和服务”就是“按需服务”的一个形象表述。但“按需服务”和“自助服务”是一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充其量前者 是后者的一个子集罢了,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按需服务”更多地是解决“何时提供”的问题, 即IT资源和服务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被提供给他们;“自助服务”模式不仅仅是解决了“何时提供”的问题, 同时还解决了“如何提供”和“提供什么”的问题, “自助服务”模式消除了、至少也是减轻了“何时提供”、“如何提供”、和“提供什么”与消费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而各异。
比如支付方式,信用卡或者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对于个人或中小企业来讲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支付工具, 但对于大型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来讲, 这就不一定合适了,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转账和月结等方式。 如果您支付方式单一, 那么就可能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就不能实现“自助服务”的理想了。
再比如,对于所有的用户来讲, 不需要长期合同就可以方便地根据使用量来消费IT资源和服务是很重要的;而且对于较大的用户来讲,使用可控(Governance)也非常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供测量工具并且让测量可视化,否则,用户不可能进行“自助服务”。
“自助服务”模式对IT资源和服务的交付来讲将是新的主导模式,没有这种模式,云计算就不能消除用户们相互之间不同的需求,从而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总而言之, 云计算正是为了消除用户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目标而诞生的。而能否实现“自助服务”,将是云计算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而事实上,“自助服务”这看似 简单的诉求,实现起来是非常复杂的,这关乎网络、架构、软件、硬件、应用等一系列的变革,使用传统的IT思维模式是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这需要彻底的思 维模式的转变。
3、目标实现
我们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吧。要实现“自助服务”,首先就需要在客户和“云”之间建立“窗口”,保证客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这个窗口可以是Web网页,也可以是某个客户端应用,例如DropBox,就有网页客户端和针对不同终端系统的客户端软件。
其次,需要有足够大的通道,保证内容和消息的传递和通讯,这就需要有不同形式和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网络接入方式和传送机制,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 和网络保持连接,而且速度最好要足够快,这才能确保用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我们现在流行的有线接入(光纤、同轴线缆等)、蜂窝网络(GPRS、3G、 LTE等)、无线网络(Wifi、WiMax等)等已经比较普遍,在某些环境下甚至要用到卫星、微波等方式。
再次,“云”后台要健壮、可靠并有足够的弹性和智能,这才能保证“自助服务”所获得的资源和服务的质量。云计算的数据的处理和保存都在云端,所 以,系统要足够健壮,这就需要云平台在架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冗余备份技术是当前互联网中提升系统健壮性方面用得最多的了,实现简单,但缺点是代 价高昂,恢复速度较慢;而考虑到经济型,云计算采用大量的x86体系的元器件,失败几率相当高;而即使使用昂贵的硬件,失败仍然不可避免,基于这样的考 虑,在云计算架构设计时就采用“假定失败”机制(Design for failure),把失败当成常态,让系统在部分失败时能够迅速地自我修复。在可用性方面,目前用户数最多、系统最稳定的Amazon也只能达到 99.95%的可用性,这虽然对一般业务,例如web、视频等,已经足够;但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来讲,例如银行业务、BOSS系统等,99.95% 的可用性远远不够,让人充满希望的是,Amazon在其规划中的目标是能够达到11个9,如能够实现,则对绝大多数的业务来讲,这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指标 了,也可以达到银行业务、BOSS系统的系统安全性要求。弹性即平台的各个模块和部件必须要能够自由地组合和分散,例如,你可以通过网络配置一台1G CPU,2G内存的虚拟服务器,也可以配置上万亿次/秒计算能力、内存数百T的超级计算机。云平台还需要足够的智能,它不光能够有自我检测、自我愈合的能 力,还要能够预测并动态调整资源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网络情况,让客户使用无忧,放心地“自助服务”。
还有,要实现“自助服务”,还需要让客户对自己的使用情况有一个实时的了解,这就需要一系列的辅助系统,例如客户管理系统、计费系统、监察和控 制系统等。客户管理系统让客户能够配置自己想要的资源和服务,并能够有计量工具实时地计量自己的使用情况,以帮助客户制定使用策略;计费系统让客户能够实 时地理解自己的成本支出;监察和控制系统则可以实时地通过系统检测,预测、建议乃至自动化配置网络资源,从而帮助客户实现网络的弹性需求,提升系统的使用 体验。
当然,在目前这个阶段, 特别是在中国, 网络带宽普遍不大、网络环境复杂多样,为了增加云计算平台的可用性和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还需要在网络传输方面做出改善,如基于CDN(内容传送网络)技术开发相关的云传送网络。
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就对云计算平台所需要的一些基本部件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图景,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云计算的基本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图一所示的云计算的基本结构显然并不全面,例如,没有涵盖目前云计算中被大众认为的很重要的应用壁
垒,即安全。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不会是云计算成为主流IT技术的拦路虎,实际上,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机制应该是比传统网络平台更有优势的,我在
4.3.1.2会具体讨论。
4、云计算生态系统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云计算产业链上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用户、网络和云平台,逐一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呈现云计算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参与者和收益者,也就是它的生态系统,如图二。
图二 云计算生态系统
下面我将围绕图二,具体阐述云计算生态系统。
4.1 用户端
云计算的用户包括了互联网的所有用户,如个人开发者(或者小型开发团队)、企业用户、行业用户、个人用户,此外,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但一直无法实现规模突破的物联网其实也是云计算应用的一部分。
对个人开发者或者小型开发团队来讲, 云计算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云计算让他们能够非常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
IT资源和服务——与传统的IT相比,这些资源和服务通常是廉价的——从而让他们能够不需要过多的初始投入就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变成产品,并能够方便地部
署和发布,并且不用担心快速发展而引起的IT系统的变更和扩容问题,从而让成功的门槛大幅降低,让用户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的发展,这些都可以吸引或
刺激更多的人参与创新。最近引起IT界轰动的Facebook以十亿美金收购仅有十三名员工的Instagram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博大”的案
例。他们的成功,AWS功不可没,否则,Instagram应用上线的第一个晚上可能就因为用户流量的激增而瘫痪,从而大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样的后
果轻者会降低他们的发展速度,重者甚至会扼杀他们的成长。另一个著名的成功案例是Dropbox,它是一款在线存储服务商,从成立之初,它的产品就是构建
在Amazon的S3(Simple Storage
Service)之上的,创意其实不复杂,就是把S3的功能进行针对性的组合,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地方便和简单,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从而得到大量用户的
认可,自身也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短短几年间, 发展成了价值50亿美金的企业;而由于有云计算平台的保证,公司员工数到今天为止也没有超过一百人!这些
案例无不说明,云计算对于个人创新的方式有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我们的经验也表明,创新最大的资源就存在于数量巨大的个人开发者或小型开发团队中,通过给
他们更大空间和降低他们创新的门槛,就能够激发出他们创新的能量,这应该是云计算最大的意义所在。
对于企业用户来讲,他们以前建设IT系统,中小企业一般是租用或托管服务器,大型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很
多都要有自己的IT维护人员甚至团队,但是利用率普遍不高, 业界的数据统计显示大约是15%左右,浪费非常严重!云计算时代可以让企业通过网络自己获取
所需的IT资源,按照使用量付费,这就避免了浪费;而云计算的资源相对廉价, 从而可以让企业节省很多的运营费用和资本投入;更何况,企业可以不再需要
IT维护团队,不要担心IT平台的能力问题,从而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当然很多企业用户在这里担心安全的问题,对于租用或托管服务器的企业来
讲, 这没有什么担心的,因为在现在的方式下他们一样不能控制服务器;对于有自己数据中心的企业,这就比较复杂了,有部分原先就放在公网上的数据当然不用
担心,但企业内部的一些敏感数据该怎么办呢?基于此,部分云计算设备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推出“私有云”的概念,即只为自己或与自己指定的几个用户服务的云
平台,这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但仔细思量,它绝对不是云计算的未来,至多只是现阶段下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至于原因,在后面讲云平台时将会具体论述。使用
云计算而获得大发展最有名的公司之一就是闻名全球的游戏公司Zynga,其爆炸式的高速发展就跟云计算密切相关。他们的发展战略总结起来就一个字:
“快”,快速开发、快速部署、快速发布,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因为有AWS这样的云计算平台在后面的支撑。美国最大的在线电影供应商Netflix在
2010年的时候就把自己核心的一些业务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最大的动力就是降低成本、增强业务的敏捷性和扩展性,而这也帮助他们保持了在线视频行业的领
先地位。
对于行业用户来说,由于行业多种多样,需求当然各不相同,但云计算有助于帮助行业建立一个统一的IT平台。根据不同
行业对网络的要求和云计算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云计算平台有着不同的适用性。一些行业,例如医疗行业,本身对网络没有特别的要求,当前完全可以利用云计算
技术来构建一个统一的行业云,通过集中的平台汇集公民、医院、就诊等信息,统一数据、统一管理,这也有着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解决该行业目前存在的
许多问题,例如避免医院的暗箱操作、避免重复收费、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就诊效率等等,甚至可以和社保平台等合并,实现用户信息一体化。另一些行业,例
如银行业,对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目前的云计算技术还不能完全达到他们的要求,但这不要紧,一些如容灾备份、网络应用如网上银行等总
是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光这部分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可观的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提高覆盖范围的好处。
对个人用户来讲,需求更是千差万别,云计算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首先,云计算摆脱了终端性能的制约,数据的处理
和存储都在“云”端,用户只要有网络接入和输入输出设备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和服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频繁对客户端硬件进行升级换代。其次,由于终端
性能制约消除了,人们就进而摆脱了终端的束缚,各种便携的轻薄易用的终端将会极大地方便人们随时随地保持与网络的连接,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就
验证了这种打破终端束缚的力量,在此也可以预测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真正春天应该在云计算广泛应用的时候,当然届时“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可能要消失, 因
为蜂窝网络接入本身就只是网络连接的一种方式,充其量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式而已。再次,与网络的更紧密连接让它在人们日常生活更加重要,人们的消费观
念、社交理念、相互影响方式等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这会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出现,都会刺激人们主动创新热情, 会在许多领
域引发变革。云平台和移动终端的结合, 诞生了像Dropbox、Instagram等这样的现代商业奇迹,但这也只是刚刚拉开了云计算美好未来的序幕。
把物联网放到用户端来进行阐述可能有点不伦不类,但物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未来产业,有其自身的独特需求和发展规律,
它的发展和云计算是有密切关系的。大家知道,物联网在国内已经沸沸扬扬了很久了,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无法产业化,也没有出现几个像样的大公司;某
巨头所提出的“智慧地球”,虽然概念恢弘,终究只是其营销的一个工具。呢么,物联网是否靠谱呢?需要认识到的是,物联网有很远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应该是
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在的问题是实际的技术能力和产业条件都严重不足,如果强推物联网,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这也是目前物联网发展的尴尬之处。物联网是一
个涵盖广泛的产业,和任何其他产业一样,都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做后盾,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多是短暂地表面繁荣过后,最后往往是一事无成。云计算
就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知道,云计算偏重的是计算处理、存储和指令发布,物联网偏重的是信息的收集、传送和指令执行,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很容易让我
们联想起我们人类呢?是的,云计算就像人的大脑,而物联网像人的眼睛、四肢和神经等。没有前者,后者就只是摆设;没有后者,前者也无法发挥效力。事实也是
如此,物联网作为前端的数据收集网络,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就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后台来处理和存储,这个后台就是云计算平台。没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
物联网再怎么庞大,最后也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所以,笔者的建议是,我国还是扎实地发展传感器工业,发展生物技术,发展云计算产业,
最后,物联网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水到渠成。
上面所列举的用户也许并不全面,例如部分科研用户,云计算可以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并且价
格便宜,获取简单。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制药企业Schrödinger利用Amazon的云计算平台,花了3小时,不到15000美元,调用了分布于地球四
大洲的5万多个内核、58.78TB内存,完成了一次抗癌药物仿真实验。而如果他们像传统那样,自行建造性能类似的集群的话,需花费2千多万美元!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用户是云计算生命力的基础,因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应用来自他们,属于他们,用于他们,一切都是围绕着他们,所以他们才是云计算的核心。而云计算自助服务的特点, 正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当然,在云计算时代,用户们会由于IT资源和服务的获取的方便和简单,会更多地使用IT进行创新、工作、生活和娱乐, 这必将进一步地推动技术的发展,但这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大数据的处理、数据挖掘、垃圾数据的识别和处理、数据传输的瓶颈等等。
4.2 网络
作为用户和云之间的纽带——网络——当然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环发展的好坏,对用户体验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速度,这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例如你处理一个文档或照片,需要很长的响应时间,你当然就不会经常地使用它,因为
它严重影响了你的效率;而如果在云上的处理响应速度和在本地处理的速度差不多,云的经济型和方便性就显示出来了,自然会经常地使用。上海的近期的互联网大
提速就是一个聪明的决策,可见其发展云计算的决心是多么地坚决。
其次是多样性,现在网络接入方式很多,光纤、同轴电缆、Wifi、Wimax、GPRS、3G、LTE、卫星、微
波、激光等等接入的多样性能够满足现实中不同的环境和场景,否则,一些需求可能就不会得到满足,例如飞机上的网络接入,就需要卫星的帮助。美国科学家刚刚
实现了第一次量子通信,也为网络接入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再次是分布的广度,通俗地讲就是“随时随地”确保网络的接入。目前蜂窝网络由于覆盖最广而成为了当下很重要的网络接
入方式,这也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大热和围绕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市场大战如火如荼的原因。但坦率地说,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都只是接入媒介而已,
只是云计算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根本没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讨论,其概念最终会淡化,并被淡忘。
在这个环节,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们是近期当仁不让的主力, 因为无论是有线宽带,还是无线Wifi、Wimax宽
带,甚或是3G、LTE蜂窝网络,都是他们在主导建设,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难有相关的力量替代他们。因此,在云计算时代,起码在初期,他们的统治地位是
难以撼动的,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现阶段带宽的成本对云计算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如果成本不能足够地低廉,云计算的应
用和普及速度将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这个是需要人们仔细思考的。
4.3 云平台
巧的是,在笔者撰写本文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了《云计算白皮书(2012)》,以官方的名义定义了
云计算和分析了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其中的部分观点我认为有失偏颇,并不能充分概括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和优势。从我上文对云计算
的目标的分析,我们其实可以把云计算定义成:以自助服务的方式, 通过网络提供所需要的一切IT资源和服务的模式。那么我们仍然将围绕这个定义, 来谈谈
云计算平台。
4.3.1 云计算的分类
关于云计算的分类,同样说法不一,非常混乱,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资源和服务的特征来区分
的, 主要有软件及服务(SaaS即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即 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即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等等, 我统一的把他们简称为XaaS;另一种是根据服务对象来分, 例如面向公众的公有云(Public
cloud)、面向特定用户的私有云(Private cloud)和两者混合的混合云(Hybrid cloud)。
4.3.1.1 XaaS
XaaS给我们指出了一个目标明确的云计算实现的路径,例如SaaS,就是以网络服务的形式提供应用软件,这个领域
很有影响力的是Salesforce, 它是最早提出并实现及提供在线CRM软件服务的公司。这一层面细分市场非常多,市场容量很大,技术门槛相对比较
低,也是最容易进入的云计算领域,Instagram、Dropbox等实际就是就属于这一类。PaaS提供的是应用和软件的在线构建、开发协作和部署的
平台,主要是提供一些工具和中间件供用户来开发和部署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应用和软件。最有影响力的可能就是Google App
Engine,它让应用的开发、部署和发布都变得非常容易,而且开发者不用担心用户规模的扩展所带来的压力。IaaS提供的是弹性可扩展、稳定可靠和智能
的基础设施,包括带宽、计算能力、存储等资源。目前最大的IaaS提供商是Amazon,其2011年的AWS的收入超过10亿美金,虽然目前绝对量不
大, 但增长异常迅速。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云计算服务, 如DBaaS(数据库即服务),提供在线数据库的功能,但该服务的独立性和广泛性不够,在此
不做过多讨论。
那么这三者有没有关系呢?回答是“是”。从逻辑上讲,他们的关系可以用图三来表示
图三 XaaS逻辑结构
当然,这幅示意图不是表示SaaS一定要构建在PaaS上,或者PaaS也一定要构建在IaaS之上,事实上三者都
是可以独立提供。早期的Salesforce的CRM在线应用就是架构在传统专用服务器上的;但他们的经验证明,传统架构的SaaS服务存在很多的弊端,
例如定制开发、交付速度、系统性能等都有很大的局限。而经验也表明,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云计算合适的发展过程,对这三者是有主次和先后要求的。
我们观察Dropbox、Zynga、Instagram等公司的发展历程,发现他们超常规发展的背后都有AWS这样的IaaS平台的影子,那么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假设,即如果没有AWS,这些公司会面临发展的那些问题?
Dropbox估计就不能发展,因为其提供的存储的基础就是AWS的S3, 没有AWS平台的弹性扩展和按需提供,Dropbox甚至都不能提供云服务!当然他们可以一开始就建设自己的类似于AWS的平台, 可是他们当初有这个能力来建设吗?
Zynga呢?上面说过它的核心战略就是“快”,通过迭代开发、快速复制、模块复用等开发方式快速推出新游戏,如果
没有AWS的平台支持,他们能快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发布游戏之前要做一大堆的规划:预测用户数、预测容量、设计网络、申请预算、采购流程、硬件部
署……即使他们有冗余的资源, 但这样的事情也总得会做上几次。 这会大大影响他们的速度,最终效率只能向行业平均水平逼近了。
至于Instagram,在上文中做了简单分析, 13人是如何运营有几千万用户的应用的?如果没有AWS,他们可能第一个晚上都不能撑过流量的快速增长,他们还能够如此快速成长吗?传统的方式只会让他们步入一般互联网公司的宿命。
再看看他们的快速发展的时机, 都是在AWS发布以后,这难道只是一个偶然吗? 当然我们可以说,他们的发展跟社交
网络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起都有关系, 没错,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忽视AWS基础设施平台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的成功有着这样一条清晰可循
的路径:一个好的点子即商业逻辑,诞生一个应用(以cloud-ready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部署在IaaS平台上,然后专注于自己的应用开发和市场
拓展、不断地丰富应用、扩大用户……就这样,他们成功了,快速地成功了!没有IaaS平台,这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再回头看看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大家很早就在讨论云计算了,政府也较早介入并大力推进,可是为何我们跟美国的差距不是
变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呢?美国的IT界已经从云计算中获益颇丰,诞生了多个“明日之星”, 我们却仍然还是政府主导、政府主推,我们的大小企业仍然在搞所
谓的微创新,还没有一个真正重量级的云计算公司出现, 这是为何?是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可用的可靠IaaS平台呢?
在此笔者大胆地推测,云计算产业应该围绕IaaS云计算进行,产业的培育应该先从IaaS平台开始,只有有了真正的
云基础设施平台,才能真正地降低IT创新的成本,降低失败的代价,让个人和企业能够真正地开发基于云的应用和软件,享受到云计算的优势,从而真正地推动创
新,推动其他层次的云计算和服务的发展。
4.3.1.2 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这三种类型的云,很容易让人理解,就不赘述了。但我的重点在于,哪种云才能够体现云计算的优势?我们该重点发展哪一种云?
从Google、Amazon这些云计算先行者发展云计算的初衷来看,降低成本、易于扩展、易于管理是他们考虑的重
点,所以,这也应该是云计算的几个核心的特点。而私有云的出现是在公有云之后,是部分公司出于对公有云安全的担心而出现的概念,但实践证明,私有云并不能
真正显著地降低企业的IT开支,并不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效益。
美国最大的电影在线租赁服务提供商Netflix于2010年把自己部分的核心业务转移到AWS平台上,其云计算总
监在接受采访时告诫说:“那些对公有云平台的敏捷、扩展和成本的优势视而不见(而自建云计算平台)的公司将会输给那些采用公有云竞争对手;只有最大的那些
组织才需要自建云数据中心, 而他们也必须要把自己的数据中心对公众开放共享也才能获得云计算的那些优势。”
可见,公有云才能充分发挥云计算平台的优势。而对于私有云发端的最根本的原因——安全,笔者不得不花些笔墨来表达我的观点:安全不是公有云平台的障碍。
在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中,总体来看,有两大问题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是云网络的安全问题,一是数据的安全问题。
对于云网络的安全问题,其本质和因特网的安全问题是一样的。网络安全是伴随着网络而生的,可以说是个天生的问题。因特网最大的功能是沟通和共
享,他们和网络的安全问题可以看成是硬币的两个面。现在有很多的技术方法来减少和规避网络的安全的问题,如SSL、HTTPS、第三方认证等技术和手段。
云网络对网络安全性的解决方法在现阶段也不外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诞生的这二十年来,其发展并没有因为网络安全而停滞,反而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在高
速发展。而实际上,云网络的发展只会对网络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提升,因为其自动管理机制和假定失败的机制以及弹性网络结构更加增强了网络的自我防御能力和愈
合能力。因此,如果说因为网络安全的问题而对云计算望而却步的话,那么你最好现在回去把你的现有的网络连接断掉。
对于数据的安全,可能也是业内人士最关心的安全话题了。很多人担心,一些敏感数据或者机密数据会被云服务提供商或者超级管理者轻易得到导致泄
漏,从而引起难以想象的损失。也有很多人担心,当他们把数据迁移到公有云平台上去后,就不知道数据会存储在“云”的哪边,如果发生了网络问题而导致数据失
控或丢失的话,那将是一个难以挽回的损失!看起来,这些担心都非常现实和合理,似乎很难逾越。 果真如此吗?非也!
按照传统的方式,对数据安全要求比较高的用户一般都有自己的服务器甚至数据中心来储存自己的数据,并且通过冗余备份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看起来,把数据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好像是最安全的办法。但遗憾的是现在无数的数据泄露的例子证明,放在自己手上的数据也不安全,例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
维基解密事件,即使是对信息安全极度重视的美国政府,也不能杜绝信息泄漏,正印证了那句古话,“家贼难防”啊!而且这种性质的安全问题也不是通过技术方法
就完全可以解决的,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补充。而选择有口碑和实力的云服务供应商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因为这些可以通过合同或者SLA的限制来约束
他们。美国的政府机构不是有很多机密数据保存在Amazon的平台上吗?
那么数据丢失的问题呢?恰恰相反, 云计算有更好的保证机制! 真正的云计算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数据由用户完全掌握,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完
全控制,你可以随时把数据放到云平台上,也可以随时从云平台上拿回来。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云计算平台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些。目前,预防数据丢失问题还主
要是靠各种形式的备份来解决——这和企业现有的自己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是一样的。Gmail去年初出现的用户数据丢失问题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解决。但
公有云特别是IaaS云平台现在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后劲和数据安全特性。现有的Amazon的EC2和S3已经轻易实现了99.95%的可靠性,正在向
11个9的目标迈进。而普通数据中心,一般也就达到99.9%的可靠性,如果要更高的可靠性,其成本可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 更何况,云计算所能提供
的其他的优势是传统方式所不能做到的。公有云平台一般有多个有效区域(Availability
Zone),数据可以在不同地点的有效区域里存储和备份,这就保证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何况,如你认为有必要,你可以自己把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
或者放到不同的云上。 这都会更好地保证用户数据的可靠性。
而公有云通过专业的设计、实施, 大规模的部署,完善的维护保证IT资源和服务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如果加上完善的
法律保证和合同条款的约束,私有云根本没有必要存在。 当然如果用户实在有钱,仍然想建设自己的私有云,那么,作为云计算从业者,我表示欢迎,并希望您预
算越多越好!
4.3.2 云计算的势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此我也不能免俗,就现在云计算业界的力量进行一个归纳。
笔者根据云计算技术开发、使用和市场推广不同特点,把云计算行业分成了三个阵营:第一阵营是自己开发、自己运营云计
算平台,以Amazon、Google等为首,他们的目的是推出云服务、构建云帝国;第二阵营是一些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运营自己的平台,而只提供云平台设
计和实施的软件和服务,VMware是这个阵营的带头大哥,IBM、思科、HP以及包括国内的华为等巨头也在积极跟进;第三阵营是开源阵营,以中小企业和
一些云计算“后进”企业为主, 而且数量众多,目前发展迅速的是Rackspace等参与的Openstack社区。
很遗憾,我们看到中国的云计算的力量还非常薄弱,除了巨大的市场外,我们没有更多的优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
应该庆幸的是第三阵营的崛起,这让我们还可以参与到强大的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竞争中去。但仅仅参与进去可能并不行,我们要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就必须要对
第三阵营有所贡献,但现在有几个开发者或者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呢?
4.3.3 云平台的相关产业
在云平台的产业列表里, 包含了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及相关配套供应商。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云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势力统一市场,所以,发展还属于初期阶段。在硬件方
面,由于缺少统一的硬件规范,导致很多硬件不能拿来就用,而需要定制,这大大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和时间跨度。也没有统一的软件标准,导致不同的云平台之间的
数据难以迁移,这对用户来讲并不公平。而因为这些限制,又反过来影响用户采用云计算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服务提供商们的发展速度。因此,对硬件供应商来
讲,针对主流的云计算技术开发出自己的适应性产品,将是硬件供应商能否在云计算时代抢占到先机的关键;对软件供应商来讲,也是如此。
就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来说,目前比较靠谱的是支持开源阵营,例如以Openstack为突破口,充分实践,积极增加我们的贡献,积累我们的技术资本,以国内的市场的巨大容量,不难培育出中国云计算业的Amazon、Google类的企业。
5、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作为未来的IT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是比较明确了。而国家把云计算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也是非常具有远见的决策,对云计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如何推动、推动什么就必须要站在整个生态系统上去考虑,在这一点上,现实已经证明,我们做
得并不好。因此,借这篇长文,我仔细地思考了一些相关问题,亮出我的观点,希望能够有点用处。
本站文章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云计算生态系统 - Python技术站